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別讓社群軟體焦慮你#7肯定自己、遠離「數位詐騙」

別讓社群軟體焦慮你#7肯定自己、遠離「數位詐騙」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 林光駿諮商心理師

 

  電影《孤注一擲》中的阿天擁有碩士高學歷,但生活的種種讓他感到懷才不遇;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阿天接觸到線上賭博,一開始局局獲勝、讓阿天不停止的下注;詐騙集團利用「內幕消息」的手法,一步步引誘他投入更多資金,並且在過程中不斷營造出「自己人」的氛圍,讓阿天感到自己「非常特別」,誤以為自己的才華終於能帶給他大贏一次的機會,就這樣一步步落入更深的深淵。

  他盲目的自信,讓他誤以為自己掌握了必勝的秘密,因此掉入了詐騙集團精心設計的陷阱。最終,阿天在賭局中輸掉了上千萬巨款,不僅喪盡了家產房屋,也失去了愛人和生命。

  阿天的悲劇令人惋惜,卻也是今日社會許多人現實生命的處境,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任何人都可能成為詐騙的受害者。


為什麼人會「聽信」詐騙?

1. 知識信任(Epistemic trust)的通道與「聽信」的心理學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ted College of London)近年研究發現,因人們心智化(Mentalizing)功能低落所造成的「輕信」(credulity )可能是造成受騙和容易受傷害的主要原因。「心智化」(Mentalizing),指的是一個人從外在的行為正確解讀他人內心動機和意圖的能力,在情緒壓力高張的情況下,一個人的「心智化」功能會較低落,進而無法正常推論他人的內心動機。在詐騙的情境下,人們可能因為經濟狀況的絕境,或是戀愛對象的慫恿,而在情緒喚起與情感失調的情況下,無法理智思考與解讀詐騙對象的意圖,而錯判了情勢、誤信得到的資訊。

  你可能會問,是什麼能夠開啟了信任他人的開關?是什麼讓人們願意聽從詐騙的所有指令?

  別人說的,你願意聽,也願意照做,這在心理學中被稱作「知識的信任」(Epistemic trust),而知識信任就像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通道一樣,一旦這個信任通道建立,那麼對方說的你都會相信。

  而知識信任的通道是怎麼建立起來的?臨床的經驗發現,當我們能從對方的言談中,發現自己內心中的想法、故事被對方看見,那麼知識信任的「通道」會被打開來,警覺度也會快速地下降,無論對方說了什麼,你都會願意相信並且照做;舉例來說,一個陷入失戀低潮的年輕男性,可能會因為交友軟體上配對的女生對他失戀受傷的同理,並且不斷稱讚他的才華,恭維他的個性善良,並且告訴他告別這一段關係,是為了尋找值得美好自己的人,這些回應都讓原本失戀低潮男子內心中的自尊和信心可以重新被看見。男子在這般溫暖、同理和「被看見」互動經驗中,信任的通道就因此被建立起來。

2. 人們為什麼會被詐騙?

  詐騙的過程掌握了這個心理學機轉,他們不惜投入龐大的成本,為得就是能夠在一開始想方設法建立這個對知識信任的通道,因為一但這個通道的關卡被打開,往後詐取受害者的一切資產都會變得輕而易舉。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在《孤注一擲》阿天的故事中,詐騙集團一開始真的讓阿天贏錢的原因,真實的獲利不僅讓阿天能夠相信,還啟動了阿天腦中「多巴胺系統」的激發,使得阿天陷入不斷「找自己」的狀態。簡單來說,做一件事帶來的獎賞會促進人們更加投入,是因為多巴胺的激發讓一個人覺得那件事「跟我很有關!」「對我來說很重要!所以不容錯過。」(多巴胺系統啟動與「找自己」的關係,請詳見前篇專欄文章:https://reurl.cc/kyjllG)

  詐騙集團一開始給予的獲利,會啟動多巴胺系統的猛烈運作,當這個「找自己」的狀態被誘發了之後,詐騙集團再運用內線消息的方式,讓阿天原本內心「自命不凡」潛在的自我敘事(subdominant self narritive)一拍即合。一直以來韜光晦跡、懷才不遇的他,終於感受到被知音尋獲、迎來幸運女神眷顧,總算可以嶄露頭角。當阿天內在自我的模樣與詐騙營造的故事「相配對」(Match),此時知識的信任通道被完全地打開,阿天的心也就徹底的被掌握。

  詐騙集團巧妙地運用獎賞刺激,激發「尋找自我」的心境,塑造「特殊的英雄」劇情,營造「安全可信賴的關係」,環環相扣、招招致命地吸引人們進入誤信的絕境。

 

破解「數位詐騙」,肯定自己的三個魔法

  從上述的詐騙心理學機轉,你可能已經發現,那些「對自己沒有自信」,或是「不知道自己是誰」的人,可能是最容易受到詐騙手法掌控的人。當詐騙集團在這些人們的生命情境中不幸啟動了上述的連環三招,對於無法「肯定自己」的人們來說會是相當大的誘惑。

除了謹慎提防上述操弄我們的心理機轉的詐騙手法以外。如何肯定自己,找到自己生命認同的故事和方向,這是我們每一天生活中可以做得紮實練習,以下三個方向提供參考:

1.質疑內心的批評聲音,認可自己的真實成就
 
  我們每個人的腦海中都存在這樣的聲音,總是會出現來批評我們自己還不夠好,特別是與周遭的人相比較時,這樣的批評聲音加上嫉妒和羨慕會變得更為強烈和難以消除。然而,這些聲音不一定是真的,只不過是我們人類大腦為了激勵自己與校正自己的努力而產生的機制,但很多時候這個機制已經失靈而不自知。
   因此,當這些自我批評的聲音出現時,我們必須要從恐懼和挫折的感受中停下來,理性地去質疑這些聲音的來源,懷疑這些聲音與實際情況的差異(而不是進行與他人差異的比較),進一步踏實地看見自己取得的進展,真正地認識到自己已經走了多遠。
 你可以在每天的日記本上,寫下事實和證據,列出你每天或每週完成的事項,檢視自己在實現目標、在待完成項目上已經取得的進展、正在學習哪些新事物、或是這週做了哪些事來善待自己。


2.相信自我決定的行動會帶來改變
   像阿天這般懷才不遇的人,通常都有個心結:不相信行動會真的有效果,自己的決定不一定可以改變現況,而需要仰賴神奇的機運、特別的關係…等(這也是被詐騙的內在因素)。也因為這樣,當一個人懷才不遇、即便對自己很有自信,但如果不能夠相信自我決定的行動可以帶來改變,那麼就會對於他人的提醒拒於門外、對於不公平境遇懷憤在心。
   因此,我們需要檢視自己的心態,是不是和阿天一樣覺得需要依靠某個神奇的機緣才能達成目標,並且反思是不是能夠相信自己可以透過採取行動、作出決定,來達成我們生命想要去的目標和方向,這並不容易,因為相信自己的行動帶來改變的同時,也必須擁有坦然面對失敗的勇氣。


3.在「鏡映」的關係互動中,肯定「真實的自己」
 
  哲學家笛卡兒說:「我思故我在」,而心理學家會說:「我媽思我思,故我在」(My mother thinks what I think therefore I exist)。心理學家對於人們如何感受到真實的自己活著,仰賴的是在關係當中受到另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評價及互動的過程,就像是照鏡子一樣,當我們可以在另一個人的世界中辨認出自己的模樣,並且從對方的回應裡找到自己的價值,那麽我們就越能夠相信這個自己的真實性,也會更加地對自己的樣子感到踏實和肯定。邀請你回想,生命中曾出現過的重要他人,例如:父母、親近的長輩、朋友…等,是否曾經在他們的口中聽見對你的印象和回饋,是其他人從未發現過的特質,而那句話至今都成為你的力量?如果有的話,恭喜你,你曾經享有這種關係鏡映的禮物。如果不曾有過這樣的經驗也請別灰心,心理諮商互動的過程中,心理師是這世界上最懂得「鏡映」的人們,透過心理師深刻思想你的視角和回應,能幫助你找到對自己更佳堅定、更佳肯定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