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脆弱的力量 不孕的壓力調適

脆弱的力量 不孕的壓力調適

       當夫妻面對不孕的課題,就像遭遇人生無比重大的關卡,在生命的過程中卡關很久,其中要經歷的壓力有身體的辛苦、家庭傳承的期待、人際的壓力、長輩的眼光、性別的角色…等等。不孕所包裹的壓力本質非常的複雜,如果處在其中,可否先挪動眼光?看見自己為了因應如此複雜的情緒和壓力,已經彰顯強大的韌性與力量。
 
  這幾年的統計呈現每六對或七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人工受孕或試管嬰兒也有不同的成功率,但這些數字之於每對夫妻每個月遭遇的經歷來說顯得遙遠,曾經有對不孕夫妻談到,「對我們而言,就是0與100、有或無的差別而已。」
   
  的確如此,成功與失敗就是我們看待不孕最簡單,但同時也是最難承受的經驗。特別在確認失敗時,為了擺脫下一次的失敗,或者為了安置失敗的痛苦,不孕夫妻開始尋找原因,即便有相當程度是醫學也無法檢查確認的不明原因,我們仍會在這個動作中痛苦許久,因為我們會陷入究責的焦慮循環,不斷提問,「為什麼會這樣?這是誰造成的?」而後在這個循環之中,又去傷害關係,甚至傷害自己。

  談不孕的壓力調適,首先要澄清不是讓自己壓力調適之後有助於受孕,而是將調適的方向放在如何跨過生命的裂縫,讓自己無論是否成功懷孕,都可以變得快樂;否則當方向錯誤,我們這個壓力調適本身反而導致自己出現更大的壓力,例如有些女性辭職,希望自己解除工作的壓力後可以受孕成功,但實際上因為付出了辭職的成本,結果壓力更大,那是調適的方向有誤,如果挪回辭職是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就請先體會感受這份輕鬆,再來談論是否要再這個狀態下求子。
 
  其次,調適壓力可先理解壓力的本質,不孕壓力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一是外在壓力源,包括不孕的檢查、家族關切、經濟狀況…,這些都是我們無法處理的身外事務,都稱之為壓力源。另外還有一部份稱為內在壓力感,那是身體心理經歷的,包含打針的不舒服、傳承的焦慮、生命不完美、認為人生失敗、懷疑婚姻的價值…等,此外我們可能在這些想法底下產生許多焦慮情緒,為了因應或控制這些情緒,在行動上產生許多補救措施,例如拜拜、算命、禱告、求醫…,這些身體內的生理感受、想法、情緒和行動,都可稱為壓力感。壓力調適的重心,應該要從改變外在的壓力源,轉向調適內在的壓力感,認清自己卡關的點在哪裡,我們才有可以著力之處。
 
以下分別針對不孕壓力分述不同的壓力感,將之歸納為四苦,並且討論其因應方式。
  第一苦是自信的危機,如同考試經驗,通常我們努力就有收穫,但是我們努力了仍然落榜,不孕就像是這種挫敗感,而且每個月就經歷一次,如果當不孕的原因又和我的身體狀況有關,那就是一個更大的責任與失敗感。
 
  第二苦是評價,傳統性別裡提到的長男、獨子、甚至有些評價是不夠資格當媽媽,這些都是外在的眼光,這個社會文化仍難擺脫傳宗接代,甚至是生育的必然性,在不孕時加諸女性或是夫妻責難要求的眼光。
 
  第三苦是關係膠著,尤其因為夫妻壓力處理方式與步調不同,也有不同的溝通方式,往往在壓力面前,夫妻經常各唱各的調,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處理壓力。當一方很在意時,伴侶未必在意,一方很難過,另一方覺得,那就解決啊!此外,壓力處理的方式也可能不同,要領養,還是要放棄?當夫妻遇到共同的壓力,這些不同就會擴大,會讓我們在關係裡感到孤單。
 
  第四苦是十四天的恐慌,這是不孕夫妻難以言說的焦慮,發生在排卵或植入之後,什麼都不能做的十四天。動物本能是在遇到威脅時,警報器會響,但威脅離開後警報器就會關掉。人面臨不孕的警報器每個月都會響,頻繁響起的結果是讓人長期處在警報的聲音中,疲乏到關不掉了。導致我們忘記過去在不孕之前,自己曾經如何放鬆,我們變得不知道該如何把放鬆的能力找回來,或者一直雜念紛擾想去驗孕,或者選擇性注意的糾結成功與否,忽視生命裡其他如工作、父母,伴侶等區塊。
   
       以上這些都是不孕經驗中常經歷的苦,不孕的壓力,就像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底下有更龐雜的壓力感,甚至是整個社會環境、性別文化的意義詮釋,不孕,一直不只是不孕兩個字而已。如果要調適這個壓力,需回到冰山底下真實處理這個龐雜的壓力感。
 
  第一,對於成敗請用對力氣,控制你能控制的吧!例如你想進行任何治療就去做,但要回到這些抉擇,也必然有其限制,尤其如果真的懷孕就是不能控制的時候,至少停止找人負責,我們承擔自己可以負的責任,告訴自己「我努力了,不能控制的部分,就交託吧!」

  第二,關於評價,我們會從別人的眼光看見自己的弱勢和失敗,我們最終要跨越的議題是「我」,不等於「媽媽」這個角色。不孕的夫妻不妨回憶在沒有懷孕困擾之前,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現在的自己也還是一樣。過去自己是個有工作能力的人,當時看到姐姐懷孕多麼開心,興沖沖地陪她產檢,如今也還是一樣的自己。當我可以不等於「媽媽」,可以不等於那個傳承的角色,請回問自己,「誰可以決定我是誰?」如果釐清此事,無論是否受孕,也可以體會人生不一定非怎麼樣不可。
    
  第三,在夫妻關係的部分,請練習「我如何,你可以,我們一起。」的溝通方式。大部分的夫妻都會想要一起面對這件事,但要彼此容許彼此的方式與情緒表現和自己不同,透過這樣的溝通可以同步,例如當另一方情緒有狀況,給彼此多一點允許,例如,「我好累了,你可以先去跟家人談談,緩一緩,我們一起再想接下來怎麼處理。」
 
  第四,恐慌壓力的十四天怎麼過?請先理解自己很難不想不期待,但人的心智是可以透過擴充與安撫來處理,可以另外找到一個可以專注的對象。例如我們喜歡旅遊,一想到不孕,就去找旅遊的行程,讓自己的注意力可以挪動,度過十四天的焦慮。畢竟我們會選擇性的注意不孕,也可以切換你的選擇到別的有趣事務。另外,正念的練習對於不孕的壓力也很有幫助,關住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如何自動化的照顧自己,如果可以看見,就可以尊敬自己的身體,打從心底告訴身體,「你受苦了。」
 
  最後,在處理不孕的壓力調適時,我們發現,當自己的內在調整維持在三種頻道下較能放鬆,一種是「真實夠好」,讓自己經驗到真實的自己,生命的確有不完美的地方,但仍然完整,「我」不等於不孕,也不等於媽媽的角色,自己就是個帶著求子盼望的女性;第二是「此時此刻」,要有能力回到當下,關注自己的身體,體驗自己可以挪動自己的心智與注意力,不會只停留在腦海中的單一事務與想像;第三是「與人連結」,以真實夠好的自己回到關係之中,當看到別人懷孕,心裡難免有點小小的酸澀與缺憾,但我們仍然可以祝福別人,認為那是一件好事,如果可以如此,我們更能在連結中感到放鬆自在。
 
  當我們可以跨過這個壓力的裂縫,我們會為了想要孩子而努力,但不是為了責任或是愧疚而付出,那麼我們就能務實評估自己的生命歷程、經濟壓力與生活狀態等,此時不孕,才會有機會變得單純些,我們也會比較能夠回穩面對,當不孕對自己的生命不要有那麼多的耗損,就是停損點,那麼這個經驗本身,也有機會成為生命的禮物。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x 洪美鈴諮商心理師 合作文章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