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媽真心話之新手育兒心情隨記7
親愛的寶貝 你是我最好的學習對象 謝謝你讓我變得更好
林皓雯 諮商心理師
我是個心理師,一邊工作一邊育兒,我的孩子團團是個調皮的小男孩,常為了他一個頭兩個大,雖然辛苦但甘之如飴! 過去我被視為專家,曾幫助過許多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但老實說「育兒」這件事真的不如想像中輕鬆!應該是說,本來就知道帶孩子會很辛苦,但當真正懷上孩子、將孩子抱在懷裡時,才知道這份責任隨之而來的各種家庭小劇場情節上演才是讓人崩潰的開始!! |
[我的半獸人兒子~不受控的trouble2]
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都不一樣,相信父母對於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煩惱,嬰兒時期的寶寶什麼都還能控制,累的是作息上、身體上,但等到幼兒期,孩子開始會走會跑給你追、甚至會跟你爭辯了,這時候就不只是身體上的累,還有心累了。
團團從小就是個精力旺盛的孩子,睡眠時間短,快充後又是一尾活龍,看到別人可以拍寶寶邊吃邊睡覺、叫不起來的可愛影片,在我們家可是從來沒有過,連有多年經驗的保母都說團團的睡眠時間太短是屬一屬二難帶的(汗”)。「睡覺」這兩個字可是我們家中的禁忌詞彙,每次一講總是特別容易引發親子衝突,以前每當我要帶團團進房睡覺時,總得三催四請的,團團常為此哭鬧,堅持自己不累不肯上床,好不容易想盡辦法騙上床了,還是會在床上忙東忙西,滾床滾超久才入睡。後來大一點了會說話了,又給我出新招,開始很多小動作,一下說想喝水、一下說自己哪裡不舒服要開燈檢查要擦藥,不然就是一直叫媽媽不讓我睡,有時哄睡太久,久到自己都已經睡著了,這小子還會叫醒我要我幹嘛的,當下想睡覺的FU常讓我一把火上來,超想一棒敲昏他。算算我每天光侍寢包含睡前準備常常就可以搞到2小時起跳,我還有什麼自由時間呢?媽媽們最開心的時光,不就是孩子睡著之後的深夜食堂嗎?我也想好好的滑個手機、追個劇、吃個消夜放鬆一下啊~~~
[該怎麼處理孩子的情緒?聽不懂人話好難搞(1)]
相信大家平日最常遇到的困擾就是孩子不聽話,然後又一直哭鬧的狀況吧~特別是在公共場合,好好講又講不聽,孩子一直堅持在某件事上或情緒上來了只想宣洩情緒,於是就會肯德基式的癱在地上或是無尾熊式的攀住爸媽小腿放聲哭鬧,引來許多過客的側目,也讓爸媽尷尬不已。而且我發現很多時候爸媽其實已經想盡辦法使出所有威脅利誘及安撫勸說手段,哄到都快失去耐心了,偏偏現在還有許多正義路(魔)人,在旁邊看你怎麼處理孩子,年紀大一點的就會在一旁指手畫腳給建議,比較潮的就PO網公審,現代的爸媽真的好難當阿~~
我覺得每個人生來就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會笑會哭這都十分正常,但過去我們這一代的教育都會要求我們不准表達負面情緒,不能生氣、不要難過,特別是男孩子就應該要勇敢不能哭,即使難過也要抽離自己的情緒,長期下來反而讓很多人長大之後搞不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也容易在親密關係上有衝突。我自己就是個從小就被教育不准哭的女孩,被罵被打也不能哭,最記得爸爸曾經在我犯錯要修理我時說:「你做錯事情還敢哭!!」我當下只是覺得心裡難過啊~不懂為何不能哭,但當時的教育讓我學習到我不能哭,表達負面情緒是件很不好的事情,所以對外我經常笑口常開,遇到什麼委屈事也都要ㄍㄧㄣ住,但常一回到家就覺得非常疲累不知為何,直到我接觸到心理諮商才知道自己原來都是用笑臉來壓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常累積到最後才一次爆發、傷人又傷己。因此,我認為接受自己的各種情緒很重要,怎麼用對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是我自己也在學習並希望教會孩子一生受用的功課。
別看團團平常都笑臉迎人、可以與陌生人親切互動,一旦脾氣上來也是可以驚天地泣鬼神,跟他老爸有得拚喔(沒錯!團團爸也有臭脾氣~)。曾經有次為了阻止他的危險行為,我們拿走他手上正在玩的東西,沒想到這大爺當場翻臉不認人,直接癱在地上哭給我們看,沒錯,就是肯德基式的哭法,躺在地上一直扭動,不斷哭喊,同時還不忘注意我們的反應,讓我們啼笑皆非,覺得好氣又好笑。團團1歲半還不會講話,卻已經很懂得怎麼吸引我們的注意了(這誰教的啊?)。我們一開始也是極盡所能的用他可以理解的話語告訴他為何要阻止他的行為,但他還是不能接受,於是我們決定讓他發洩一下情緒,在發洩過程中我們告訴他,剛剛你被禁止了某行為會生氣是正常的,你可以不高興,我們也會給你一些時間發洩不滿的情緒,但不會妥協。等他發洩完情緒稍微過了之後,再認真地重新告訴他剛才的行為哪裡不對,然後跟他討論其他更好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我記得這樣的過程我們也是來回了好幾次,才能讓團團生氣時至少不會在癱在地上耍賴。
以我對團團的觀察,孩子通常會鬧脾氣的點,大概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生理需求沒有被滿足
通常孩子在鬧脾氣,我們最先可以觀察的部分就是生理需求是否有被滿足,試想你要是肚子餓脾氣會好嗎?,如果你想睡覺了又不能睡,或是沒睡飽就被人叫起來,你的脾氣忍的住嗎?孩子是很直覺式的表達,不像大人可以用忍或忽略的方式處理生理上的不舒服,因此,平日定時用餐、定時睡眠是幫助寶寶建立正常作息也是幫助孩子穩定情緒的好方法,如果需要外出時,那就只好請各位爸媽們務必準備好各種安撫用的零食或哄睡神器,不要讓孩子們的”哭餓”聲打擾到一家人外出的興致阿~~
第二、無法完成任務的挫折感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都會經歷挫折,因為本來我們就有很多的能力是靠後天學習發展出來的,但孩子還小,不一定知道自己做不好,看到爸媽做得到,自己卻不斷失敗的挫敗感,會讓孩子鬧脾氣不想再嘗試。我們家團團就是那種個性急、只要沒辦法完成想做的事情就哇哇大叫、俗稱挫折容忍度低的孩子。平常如果拼拼圖某一個角對不起來或是想把兩節火車接在一起接不好,就會氣憤的哇哇大叫,甚至有時候氣起來還會摔東西。以前孩子一叫就會想去關心介入,試圖幫他解決問題,但後來發現團團不一定是需要幫忙,有時只是想用喊叫的方式來引起我的注意,所以我後來也不再介入處理,而是告訴團團,我理解他的生氣與懊惱,知道目前要完成這件事情是很挑戰的,還需要慢慢練習才會上手,我們可以再挑戰嘗試看看,如果嘗試之後還是不行,可以講「媽媽請幫忙」來代替吼叫,媽媽才會知道團團需要幫忙。就這樣每次不斷地重複的告知後,最近他已經能夠在吼兩下後開始使用「請幫忙」來代替不斷吼叫,讓我的耳根子清靜不少。
2歲之後孩子正在發展自我的概念,會渴望用自己的能力來完成事情然後獲得成就感,因此時常會要求要幫忙做這個要拿那個的,到後來連日常生活他們也開始有意見,例:門我來開、買東西錢我要付、東西我提、今天穿什麼自己挑,東西不能放這邊、睡覺不可以摘眼鏡等等,像個小管家的,什麼都要自己來,不讓他們做還會跟你鬧脾氣,做不好也會鬧,好不囉嗦,我內心常OS.再過10年看你還會不會這麼認真想幫忙。通常如果不是什麼危險的事情,我都會讓孩子自己來,一方面也是順水推舟,既然孩子有這個動力想自己做,剛好可以訓練孩子做家事的能力,有時候我還會假裝跟孩子搶事情做讓孩子覺得自己是搶贏了才得到機會作家事,一起完成家事後我也會給孩子稱讚,增加孩子對自我能力的肯定及願意再幫忙的動機。
第三、被阻饒的憤怒感
這類狀況算是滿常見的,爸媽平常最常處理的應該就是阻止危險或維持秩序這類事,以幼兒現階段的認知能力因為還沒有辦法預知行為的後果,所以他們的行為就只是照著自己的慾望走,像橫衝直撞、爬上爬下只是他們在感受速度或是練習身體肌肉的控制感、會想摸各種不該摸的東西只是出於好奇,想敲打任何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只是想聽聽不同材質會發出什麼聲音,他們的字典裡根本沒有危險二字,但每天我們做父母的光管這些就氣飽了,要阻止孩子的行為根本就是在跟孩子內心的本能慾望宣戰,脾氣小一點的就委屈裝哭,脾氣大一點的就像團團直接癱在地上耍賴,根本是在跟父母的威信挑戰。雖然知道孩子的行為本意只是在探索這個世界,阻止他們真的是很打擾興致,但當媽之後不知為何都會變得膽小,很多未知的擔心與不安都會不斷湧出心頭,口頭上可能還可以雲淡風輕的說讓他跌一次就知道痛,但其實心理上就怕他跌倒,擔心會不幸造成遺憾,我們可是無法容忍萬一的發生,所以只好一直提心吊膽、隨伺在側,然後不斷碎念(我也不想碎念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