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正向教養裡的兩難:該陪伴情緒,還是建立秩序?——或許都不是!別忘了滋養親子關係!

正向教養裡的兩難:該陪伴情緒,還是建立秩序?——或許都不是!別忘了滋養親子關係!

呂怡安 臨床心理師
 
       這個時代,正向教養儼然成為一種意識形態,似乎每位家長都在自問:「我是否足夠尊重我的孩子?」執行正向教養的好友總是說:「遇到困難時,我都是先思考,這個狀況真正想讓孩子學到的是什麼?」
 
       想起好友的孩子,總是能自己坐著吃完飯,拿起點讀筆讀繪本半小時,聽到「危險!」就會立即暫停動作——似乎永遠那麼好溝通。而你看著地上打翻的杯盤、架上缺頁破損的書,以及嘻嘻笑從高處跳下來的孩子,你在內心吶喊:「這次我又做錯了什麼?」
 
       回顧自己跟孩子的互動,已經溝通不下千百回,你們聊到哪些動作是危險的、如果沒有吃完飯會肚子餓,甚至愛物惜物的概念——她看來都理解了,但不意外地今晚又聽到「碰」地巨大聲響,你發現實木兒童書桌竟然翻倒在地,孩子則跌坐在旁嚇傻了,你趕緊上前看孩子是否受傷、擁抱並穩定她的心情,環顧四周一片狼藉......你再次吶喊:「我到底該怎麼做?」
 
       奇怪的是,孩子即使看似漫不經心,或是莽撞粗魯,卻同時敏感脆弱。例如,雖然你總是專心陪他練習他最愛的足球,從不評價他的表現,而是鼓勵與看見他的努力,他卻仍然擔憂自己做得不好、不願意和大家一起踢球。培養好久的興趣眼看就要放棄,你只能嘆氣。
 
「我真的不能打他、罵他嗎?他做那麼多危險動作,要怎麼嚇阻才有效?」
 「我真的不應該訓練孩子的抗壓性嗎?萬一她長大還是繼續逃避怎麼辦?」

 
       不管是家有注意力缺失、過動兒,或是衝動特質、耳朵關閉、動作永遠比思考快、甚至玻璃心的孩子,家長常會嘆口氣,心想:「難道我跟正向教養絕緣了嗎?我的孩子會不會因為我用錯方式而留下創傷呢?」如果你也充滿挫折,請你試著這樣做:
 
1.就像你會鼓勵孩子一樣,你也要肯定自己:
       請告訴自己:「我已經是我的孩子最好的父/母/家長。」
 
2.教養不求完美,但求誠實:
       就像你不會要求孩子完美,你也不需要要求自己的教養方法毫無差錯。只要回到你的立場,想想此時擔心的是什麼?試著坦率地與孩子分享:「剛才我生氣罵人,是因為擔心你在餐廳跑來跑去,會耽誤好不容易預約到的課程,白費我幫你安排活動的苦心,這讓我覺得很挫折。其實我只希望你開心參與活動,開心吃飯。你願意跟我一起試試看嗎?」
 
3.記得永遠要先回到關係:
       說真的,需要建立全家生活的秩序,但孩子很難跟大人一樣在意規矩。不過你要相信,孩子愛著你,會在意你今天心情好嗎?關心你是否覺得溫暖、被愛嗎?並且期望能幫你做些事情,例如為你端上一杯熱茶與毯子。記得給孩子溫柔,也邀請孩子給你溫暖。
 
4.試著從關係中找找不適應行為的動機或因素:
        神經心理學家指出,孩子的學習是建構在「互動的大腦」上。亦即大腦負責互動的區域,是認知學習的入口。他可能不喜歡某次遊戲沒被同學尊重,所以不願意進教室。她可能捨不得結束跟你玩的時光,而不願入睡。幫孩子整理這些「對關係的想法」,幫他們說出來,對孩子就是很大的幫助。
 
       祝福你有天驚奇地發現:你對自己和孩子、孩子對你和自己的信任感都與日俱增!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
http://www.taipeipsy.org.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