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們與惡的距離還在嗎#2-亞斯伯格症

我們與惡的距離還在嗎-亞斯伯格症

洪珊 精神科醫師

 

17歲的小智

  小智是一位17歲少年,追求班上女同學未果,傳訊息揚言自殺,驚動了老師、教官,被父母帶到精神科診間求助。

  小智媽媽回憶起,小智兩三歲還不太會講話,阿公阿嬤總說:「大隻雞慢啼,男生本來講話就比較慢」,異常的固執,只喜歡吃饅頭,很多食物是碰都不碰,也好像不怕痛,生氣的時候會用頭撞地板,一發脾氣會持續很久,很難哄。久了,家人也就習慣遷就他,順著他,像是一定要經過土地公廟上學,一定要在路上買紅茶給他喝,若是哪天換了路線,小智一定會大鬧一場。上學後,每次的分班、換老師,或是生活裡的突然變動,小智總要花很多時間去適應。人際關係似乎不太好,班上只有一位同學偶而會跟他聊天。同學覺得他怪怪的,跟他沒有共通話題,就算是全班起鬨嗆老師這種好笑的事情小智似乎也不感興趣。

 

  最初回診,小智都只有被動的回應一些簡短答案。

  「是」,「不是」,「沒有」,「不知道」。是他最常給的回應。

  會談時,小智不太看別人的眼睛,走路姿態不是很協調,雙手也總侷促的擺動著。

  但是透過每次的回診,漸漸地建立了規律和信任,從他嘴裡慢慢出現一些生活點滴。

  他喜歡,甚至可以說是熱愛養倉鼠,所有關於倉鼠的知識都瞭若指掌,只要講到倉鼠,原本話不多的他可以滔滔不絕講個不停,也不管對方是否有在聽。

  他的想法很直接、天真,對他人的情緒沒有過多的揣測。對他而言,動物的反應比人類好預測多了。

  他喜歡班上的女生,開始私訊對方,希望與對方交往,對方禮貌性地回應:「我們當朋友也很好啊!」

  小智卻認為這不是拒絕,而是種默認。於是私訊內容越來越大膽露骨,甚至開始傳一些不雅照。女同學開始感到很害怕,求助家長、教官。小智這才知道,自己早就被拒絕了。隨之而來的憤怒、羞愧讓他又傳訊息揚言跳樓。學校通知了家長,這才讓他出現在診間。

 

  小智是一位亞斯伯格症的孩子。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被歸類在自閉症類群障礙症中,是一種發展疾患,通常在幼年時期就有一些徵狀,例如語言發展較慢、侷限的興趣和玩法,感覺統合的失調,對於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前庭刺激特別的敏感或遲鈍等、核心症狀是社交互動不良,可能表現為缺乏同理心,不會看情境場合說話,時常講話讓人覺得「白目」、刺耳,無法聽懂弦外之音和雙關的玩笑等。

  病因不明,可能與基因遺傳、生產困難有關,男女比約為十比一。

 

把「亞斯伯格」當作一種個性特質,就像善良、大喇喇

  其實我們可以把亞斯伯格症視作一種個性特質,就好比有的孩子內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邏輯推理能力比較好,語言表達能力弱,每個人都有他的優勢及弱勢能力。對亞斯伯格症來說,他們的弱勢能力是體察他人的情緒,但是透過一些覺察、社交技巧的練習,可以應對基本日常所需,發揮他的優勢能力,仍然能有很棒的表現。與其說是治療,更像是發掘每個孩子的特質,隱惡揚善。而這也是大部分的父母、教育者所期許以及執行的日常,讓孩子快樂開心的融入社會生活。

  

  在現今的台灣社會,多元價值越來越被看見和珍視。我們更期待,亞斯伯格症,不再是一個被汙名化的標籤,而是彩虹光譜上一抹美麗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