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別讓社群軟體焦慮你#6對抗「數位疲勞」,你需要建立「心智界線」!

別讓社群軟體焦慮你#6對抗「數位疲勞」,你需要建立「心智界線」!

抱抱心身醫學診所 林光駿諮商心理師

 

  小茹,今年25歲,作為一名行銷專員,工作需要保持與潮流接軌,緊盯社群媒體平台的最新動態。她的日常幾乎完全與手機、筆電無法脫離。不僅要創造新內容、也要追蹤數據,時刻關注競爭對手和社交媒體的趨勢。

  剛開始,工作的緊張和刺激帶給小茹源源不絕的動力,心想如果精準抓住時下話題、就能創造出高熱度的行銷貼文。然而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小茹發現自己對社交媒體的依賴不僅在工作,還蔓延到了日常生活。即使下班後,她也無法停止滑手機,一天至少12小時都在關注社群軟體,吃飯的時候、搭車的時候、甚至搭手扶梯時也無法停止的瀏覽社群軟體,深怕自己如果錯過任何一個最新的貼文、熱門話題,或朋友們的動態,就會隨時被這個社會拋下。

小茹陷入了「數位疲勞」的困境之中。


什麼是「數位疲勞」(Digital fatigue

  「數位疲勞」也稱為科技疲勞,是過度接觸大量資訊而產生的精神疲勞,飽受數位疲勞之苦的人常感覺工作與生活沒有界線,資訊在不同時空中相互滲透,使得壓力蔓延,導致工作的動力低落與生活品質變得很差,影響生活節奏、失眠,甚至是長時間心智超載(Overload)而陷入憂鬱、焦慮。

有幾種原因使得數位疲勞容易產生:

過度使用數位設備:

  Josh Howarth(2024)長期追蹤全球螢幕使用的調查(Alarming Average Screen Time Statistics, 2024)中指出,全美國每人每天花費 6 小時 58 分鐘觀看螢幕,自 2013 年以來增加了近 50 分鐘。美國人平均每天花費 7 小時 4 分鐘觀看螢幕。台灣情況可能時間更長。

不斷切換App或網站

  現代人使用手、上電腦將近上百個應用程式,不斷在這些應用程式之間切換,會導致注意力分散、生產力下降,自我效能也會變差。

資訊超載:

  過多的資訊和多種溝通平台(line、ig、thread、FB)齊發也會造成數位疲勞。難以處理所有資訊,重要的訊息可能被淹沒在電子郵件中。特別是群組中收到大量與自身無關的資訊,更容易感到疲勞。


什麼是「心智界線」(Psychological boundaries

  界線,指得是人們在生活中設定的內在心理邊界,用來區隔自我與他人、不同時間區段、情境任務的界線,包括區隔與他人關係的訊息、外在事件資訊等。當一個人界線功能越好,一個人越能夠擁有更好的工作效率、更健康的情緒狀態與人際關係。

  除了「保護」的功能以外,界線其實也具有「連結」的效果,也就是說一個擁有界線的人,不僅能維持自我接受外界資訊時的穩定,也能思考、感受、回應來自他人或世界的需求。

在人們因為數位社群媒體而大量暴露外界資訊的今天,設立界線這個議題顯得越來越重要,這不僅關係著我們的身心健康,也關係著我們是否能夠更好地與社會建立良好的連結。

 

如何設立界線?

建立界線心態,先破除「全知全能」的非理性想法。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關鍵的事實是:「我們不可能掌握天下所有事」、「我們並不是全知全能」。破除這個全能自我的心態,幫助我們更踏實地來看待每一個時間裡的自己,也使得我們更溫柔地看待自己的努力付出與成效,更貼近我們自己的內心和價值觀,避免暴力超支而讓自己陷入疲勞。在社群媒體的流量大海中,我們不需要擔心自己會錯過了什麼,唯一要在意的是,我們是否有足夠時間去實踐那些對自己真正重要的事。

掌握「心上的指南針」:Say Yes and No!
  Sarri Gilman 美國心理治療學家在Ted talk上面分享,建立界線時需要想像自己心上有一個指南針,當你想到「這個時間要用來做什麼?」的時候,你需要將羅盤轉向你心所嚮往的方向去,對你想要做的事說「Yes!」
  我們的人生由我們的故事所組成,我們如何決定對什麼事說Yes,就決定我們的故事會怎麼形成。而當我們對某件事說「Yes!」的時候,同時就是在對另一件事說「No!」, 當我們說「No!」時就是為自己設立了界線,而當我們說「Yes!」的時候,我們就為那段時間賦予了意義和價值。當你在海量的網路世界中感到迷惘、疲勞的時候,可以拿出這個心上的指南針,問問自己你的故事會是什麼?讓自己的每一段時間,實踐一個價值,達成一個目標就好。而你的人生將會因為這些決定時間方向而堆疊成的大大小小故事,變得豐富而有意義起來!

 設定明確區隔的時空界線 
  網路和社群媒體可能會模糊我們工作與休息的區隔,無限地延長我們的工作時間,或是讓我們私人的生活蔓延到工作中來。因此,無論是遠端或在辦公室工作,都應明確設定時間點,像是「何時」開始與結束工作。在設定的時間點未完成工作,可以透過工作記錄的方式,將待完成的事項寫下來,用電腦來存擋,空出自己的大腦硬碟空間。

  不僅是工作需要清楚設定時間點,休息的時間也需要明確的劃分出來。我們可以妥善地運用手機的「勿擾模式」設定,在勿擾模式中除非我們主動的搜尋,否則不會有任何的通知跳出,如此規劃使用社群媒體,可以重獲寧靜和自己時間(Me time)。以筆者自己為例,我的勿擾模式會設定在晚上10點至凌晨9點,這段時間會是我個人的閱讀、日記反思和早晨儀式的時間。善用手機功能設定明確的時間間隔,大大幫助我的生活品質提升。

  在空間上,我們也可以妥善地劃分不同領域的環境意義,刻意設置「無數位環境」(digital free Zoon),進入這個區域後不可以使用任何數位裝置,例如:餐桌或臥室,維護這些空間,就能保有人與人的真實交流、以及重獲平靜的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