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一致性」溝通,是一段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一致性」溝通,是一段更了解自己的過程

 

謝遙 國立臺灣大學臨床心理師 

「一致性」溝通:是一種充滿愛、真摯、減少誤會的表達方式

  美國著名的家族治療師薩提爾(Virginia Satir)強調,人與人之間溝通時,具有「一致性」的應對姿態是促進關係的關鍵之一。所謂「一致性」是指內心所想、外在表達一致相符的溝通模式。

大家常常期待,有效的溝通技巧能立竿見影,且最好過程中不會有摩擦。理論上,「一致性」是一種充滿愛、真摯、減少誤會的表達方式,但實際應用上有諸多挑戰。晤談室內常見的現實是:「我回去試著用一致性的方式溝通了,結果對方的反應是負面的,怎麼辦?」。究竟是什麼阻礙了「一致性」溝通?「一致性」溝通除了收獲外,是否也可能遇到挑戰?我們又要如何面對展現真誠自我後的挫折呢?

 

「不一致」溝通VS「一致性」溝通:

  不一致的溝通相當常見,人們有時為了避免自己受傷、傷到別人,會將話語調整一番,無意間造成心口不一的情形。例如希望獲得家人理解時,真心話可能是:「我怕你發現我真實的樣貌,就會丟下我。」,脫口而出的卻是「反正你又不會懂!我也沒差。」;或者希望伴侶愛自己,卻怕得不到期待中的愛,或認為終有一天會失去這份愛,所以說出「我不需要你關心!不要管我!」。久而久之,雙方對彼此的誤解可能增加、關係變得疏離,且沒有意識到誤解處,並誤以為那就是對方真實的想法。

  而所謂「一致性」是指將自己內在的所思所感如實、誠懇、溫和地表達於外在,於是達到內外一致。當對方接收到清晰的訊息、溫暖的對待,彼此較容易展開良性循環,越來越理解彼此的心意,關係更緊密,也對自己更感到信心。

 

達成一致性溝通,要先做到2件事

#1:先培養足夠的自我價值感

  人們常期待學會某種溝通技巧後,人際困擾就能迎刃而解,且對方會如自己所想要地那樣回應;或說得直白點,有些人以為「只要我使用技巧A,對方就會聽我的」,把重點放在對方的改變。然而,這常常成為「一致性」溝通的第一個阻礙。

  和直覺相反,在進行「一致性」溝通之前,我們得先回頭瞅瞅自己對自己的感覺:自我價值感。當人們能如實認識自己的各種特質(包含優/缺點),並且接納這樣的自己,會更有彈性的調整溝通模式、也會有更多信心為自己發聲。有著足夠自我價值感的人,能更沈穩溫和的溝通,也更能接受自己和他人表達各式情緒與需求。

 

#2:我想向對方表達什麼?

  當我們對自己想表達的內容不清楚時,容易失焦、增加誤會,也可能使雙方備感挫敗,這常常成為「一致性」溝通的第二個阻礙。既然要做到「一致性」表達,那麼你想表達什麼呢?在開口前,我們可以先給自己一點時間沈澱,想想自己內心真實的心情、需求(反正對方此刻還沒聽到,你可以盡情發想)。

  此外,「一致性」溝通適合以溫暖、柔和方式傳遞訊息,所以可以問問自己,「我希望怎麼說,好讓對方真能理解我?」,事先考量對方的認知、性格、情緒,便能夠增加溝通順利的機會。

 

「一致性」溝通可能的挑戰

  做好事前準備,終於要展開溝通了。即便我們清晰、溫柔地表達自我,對方起初仍可能抗拒或以負面方式回應。

  首先,對方可能對新的溝通方式感到陌生與困惑,因不確定你的動機,下意識地防備;再者,當對方得知你真實的心聲時,因為感到這和過去所理解的你有差距、一時之間不知如何消化。有時,對方可能只是還沒準備好回應你,而以舊的方式回話。當對方的回應不如預期中美好時,別太快感到失望,我們已經踏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有時經過許多努力後,我們仍得不到對方的一致與真誠回應,請不要太快對彼此感到失望,或許對方有屬於他自己的困難與未解議題,並非此刻能夠紓解的,而那並非我們的溝通不夠努力或不夠好。

 

良好的溝通模式,是用愛與理解,一次次堆疊養成的良果

  「一致性」溝通往往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經過培養自我價值感、自我探索、嘗試表達與調整後,與對方對話的長期、動態過程;人們常常太渴望看見成效,所以期待快速看見對方的改變,當不如預期就感到挫敗、懷疑自己或對方、甚至想要放棄改變,「渴望改變」是非常珍貴的事,也是溝通的重要燃料;但改變溝通模式的過程就像是場探險,有時是橫渡小溪(輕鬆抵達彼岸),有時卻是翻山越嶺(艱鉅的挑戰);可能是水到渠成(天時地利人和,順順利利),也可能是漫漫長流(經過長時間的化解);溝通所需的時間和心力,和彼此的性格、過去累積的互動、曾經受過的傷…等許許多多的因素有關;再者,我們都只是再平凡不過的人,需要試著學習與逐步調整,而這一段過程需要時間。

  無論使用多好的溝通技巧,最重要的仍是在生活中持續感受、理解自己與對方,而非說服、逼迫。給雙方多一點耐心,在一次次堆疊中進步,最後無論對方最終對於一致性、真誠表達的反應如何,我們都已經在前述過程中更認識自己、也更有底氣為自己發聲了,而這份能力將陪伴我們締造各種美好的人際關係。


台北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