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老天,我們還願意吵架
臺灣臺北地檢署 張夢君諮商心理師
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吵架是個藝術,也是門學問,不管我們跟誰在一起、正在經營怎樣的關係、又或者是處在什麼團體之中,我們都不是獨自一人,都需要去理解週遭的人群,也得融入環境之中。
只要是人,就有情緒感覺,也有想法立場,更有需求與欲望,當這些元素在關係中激盪的時候,我們若能彼此同步或形成共鳴,也許是美好溫順的場景,但一樣米養百種人,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個體,一定會出現「不同」,有時候這個「不同」會帶給雙方一些感受,例如:覺得「我們沒有默契」、「你不懂我」、「根本不可理喻」…等,這些感受是雙方關係裡的一個引信,隨著年歲漸長,對自己的認識加深、也對互動時的感受起伏越加敏銳,這時,如果可以好好處理,關係就有機會被加溫、或重新塑造,但如果不小心點燃了引信,變成炸彈,或者三秒速凍,成為冷戰的開始。
從「對或錯」改成「感受或需求」
關於「聽人說話」,如果是往「對或錯」的方向去聽,很容易走向衝突干戈,如果是往「感受或需求」的方向去聽,比較有機會走向理解,任一方都有可能改變關係的走向。例如:老婆抱怨老公泡完澡不把熱水留下來,老婆心裡想:『既浪費,又沒顧慮到我,』但她可能脫口而出的是:「你真是沒默契!」,如果老公這時候往「對或錯」的方向去聽,也許真的是自己的一個失誤,就會覺得「這樣也要被指責!」,而開始辯論、導致衝突升溫;但先生這個時候把速度放慢一點,想想太太這番脫口而出的話,也許夾帶感受與需求,「果真如此、那(她的感受與需求)會是什麼?」在這種時候,人往往會放鬆一點,心裡多些彈性,可以幽默以對,一旦「趣味」開始作用,兩人就有機會說出不同的話,將會是另一種氛圍。
但如果兩個人吵架吵得如火如荼,你捍衛你的立場,我也有不可動搖的觀點,當一切都沒有交集的時候,人在其中、多半絕望而鬱悶,我會鼓勵當事人先離開那樣的情境,慢慢冷靜之後,試著往「感受或需求」去思考,會有不同以往的看見。
謝謝你還願意吵架,代表你對我們的關係還有希望
當我們還願意吵架,意味著對關係還有期待、用一個火熱且有活力的方式表達我的欲望和需求,好好利用這個溝通的機會,讓我們可以更靠近彼此一點。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