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找到Q,在愛中發現自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辜浩源 臨床心理師
自2019年婚姻平權法案正式上路後,臺灣儼然成為亞洲性別平權的燈塔,成為先進、文明與開放的代表。儘管隨著多元性別的見光,大多數人對於LGBT等廣義的組合詞其實已經越來越熟悉,更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少以加諸異樣的眼光。但加上Q的時候反而有更多的困惑,這是一件相當自然,而且值得好好探索的事情。(LGBT:Lesbian女同志、Gay男同志、Bisexual雙性戀、Transgender跨性別)
LGBTQ的Q代表什麼呢?
而Q的全名為Queer酷兒或是Questioning疑性戀兩種不同的意涵。他們都代表著非主流傳統的整體,更有正在探索未定位的狀態。Queer一詞其實相當有歷史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代表那些奇形異狀不符合社會標準的行為,後來隨著各種社會運動的演進,從原先的貶抑詞已轉變為正向的象徵。當前代表著非異性戀、非傳統性別的集合,更有人認為酷兒不需要被定位。另一項為Questioning疑性戀,更意味著尚未被定論的狀態,賦予更多探索的機會。
了解自己的喜好需要花時間慢慢地探索
在還未接觸上述這些多元性別知識之前,生活中就時常感到困惑,對於自己喜歡什麼都會打上問號,因此而落入苦惱之中。其實這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為我們都不是天生就能夠完全認識自己,而是透過外在事物的接觸來認識自己。除了生理表現的性別之外,開始喜歡些什麼人事物都是藉由探索來一磚一瓦建立對於自己的認識。大多數的人都是藉由探索的方式來逐漸定位自己,甚至不用或不加以定位也沒有關係。但總會摸索到自己心目中喜歡的樣子,慢慢把那些特質、外貌逐一歸納出來後,就會對自己的喜好越來越清晰。甚至有時候會發現自己喜歡的類型其實也可以很廣泛,沒有原本想像得那麼狹隘。更重要的是,雖然有一部分是天生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喜好某部分都會隨著我們的人生經驗而改變,性傾向的喜好更是可以隨著自己的感受而有所流動。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
當你真正能夠允許自己帶著困惑去探索時,那份想要跟別人一樣的不安就能夠悄悄地被安撫。在這個多元平權的時代裡,你更可以允許自己成為各式各樣的模樣。最深刻連結的並不是別人喜歡什麼、或是別人要你喜歡什麼,而是發自內心了解自己的喜好是什麼。在這些經驗中,就會不知不覺拼湊成自己所嚮往的模樣。我們不用那麼快對自己驟下定論又或是輕易地貶低自己的喜好,我們都能夠秉持著酷兒精神,享有著自由、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