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屬於妳我的成長之路#6 不管有沒有嫁出去,我都比你想像中的更愛我自己
那些屬於妳我的成長之路#6 不管有沒有嫁出去,我都比你想像中的更愛我自己
我長期擔任臺北市親子館的副館長,同時為看見心理諮商所治療師,並在成為二寶媽的路上奮鬥掙扎,定期分享伴侶、家人、親子之間的各種相處之道與磨合,以及個人的探索與成長。相信失敗、困難與挫折,都是促使個體重新成長的養份,而若有人能在這樣生命的缺口中灌注肯定與同理支持的穩定力量,便能協助我們走過逆境並迎向陽光。
今天是妍如的38歲生日。
妍如煩躁的關上手機,不是單純按掉屏幕而已,而是直接將手機關機。因為她已經厭倦每個社群App整天跳出一個個的祝賀訊息,不管是自動發送的,還是那些久未聯繫的點頭之交看到系統提醒才發送的一些罐頭祝福;其中有一個過去學生時代還算相處得不錯的男性友人,居然還留了言:「真沒想到你還願意把出生年也放上去!」,妍如滑著手機一邊思索如何把個資隱藏起來,一邊心裡頭想,是呀,女人38歲就是剩女,男人如果讓人知道這年紀還自己一人,可是黃金單身漢呢!
「38歲了,怎麼還沒交個男友、何時才要計劃結婚呢?」親戚總愛這樣問。
「38歲能夠衝到這個位子,我猜她一定還單身!」公司裡頭的妹妹們也曾在茶水間裡這樣嘀咕。
「38歲了,你有沒有為自己存點錢哪,不知道還嫁不嫁的出去,爸媽老了沒辦法養你看你怎麼辦?」,最讓人疲憊的,莫過於自己家媽媽都不挺自己了!
好像到了這個年紀,沒對象、沒結婚、沒生孩子,就像沒有價值一樣,令人擔心、叫人看了垂頭喪氣。
妍如其實跟母親吵過好幾次架,有的時候甚至故意挑戰母親:「如果我嫁了一個會打人的老公,難道有比較幸福嗎?」,想不到母親卻回:「唉呀什麼被打?你就是這樣一副難搞的樣子,女人嫁了人就是乖乖相夫教子,盡好本分就是感恩惜福啦!」,讓妍如嘆了一口氣,根本不想再討論下去。
妍如也曾嘗試過幾段讓自己摔了一跤的戀愛,職場中當然也被暗算過幾次,還好幾番掙扎都讓自己被鍛鍊得更加強悍,而為了留在台北還是回老家工作陪父母,更是讓自己幾度憂鬱不已;只是這麼多的煩惱,到頭來讓她發現,那都是許多不合理的社會期待所形成的綑綁,好像到了幾歲,就該「長成幾歲的樣貌」,追到後來,卻讓自己開始感到迷失與茫然,她發現即便交了男友,親戚就會好事的問「何時結婚?」、「在哪買房?」,敷衍回應大概今年會結吧,就會繼續被追問「何時生小孩?」、「為了學區要不要遷戶籍?」社會對我的期待根本沒有盡頭,而是一連串的要求,但究竟全部破關了,是完成了誰的盼望?我過的又是歸屬於誰的人生呢?
妍如其實很想告訴母親,我很喜歡我現在的工作,而且收入夠我住在市區小套房,還有大眾交通工具可以通勤,花費不是問題,更沒有和先生吵架就得面臨「房子是我的,你給我出去」的困擾;我有穩定信賴的交友圈,甚至有時還可以陪陪那些帶孩子帶到快憂鬱的女性朋友們,單身套房是她們得以大聲抱怨的避風港;最重要的是,我很滿意現在的自己。
「不論幾歲,都是女性最美麗的年華!」想通了的妍如重新打開手機,在閨蜜的群組裡面回應了好姐妹的祝福,我只需要喜歡我自己,而不需要用年紀來劃分階段的各種社會期待來定義。
媽,不用擔心沒有人養我,就算能養我,也不見得能夠滋養我的心靈,但我完全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並且我現在,一個人也過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