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愛的距離-從毒性關係斷捨離
三軍總醫院內湖總院精神醫學部 理想的親密關係是在一起時,能互相依賴,分開時能彼此信任,安心及踏實地做自己的事情,然而,有些親密關係卻是毒性關係,也就是雙方沒有平等對待的關係。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我們與愛的距離-從毒性關係斷捨離
張翔雲臨床心理師
小峮的先生習慣性外遇,因為擔心無法一個人獨自生活,長期忍受有名無實的婚姻關係,終於鼓起勇氣在前年離婚了。離婚後,小峮參加許多課程及社交活動,生活多采多姿,過得很快樂,即便如此,小峮仍渴望被愛,想找個全心全意對自己好,一起度過餘生的人。
後來,小峮在同學會上遇到紳士般的承恩,經過承恩熱烈追求後正式交往。過了一陣子,承恩突然音訊全無,臉書沒有動態訊息,LINE已讀不回,令曾在婚姻關係受過傷的小峮感到不安及生氣。一個月後,承恩才和小峮聯繫,表示因手機壞掉才會斷訊。小峮心裡雖不相信,但還是選擇原諒,但突然斷訊的行為模式再次出現,也屢次發現臉書上有承恩與其他異性的親密合照,小峮詢問此事,承恩竟大發雷霆:「你根本不信任我,我們不用再聯絡了!」小峮無法接受分手,因此苦苦哀求並承諾不會再懷疑他。經過此事,承恩除了更少聯繫小峮,與異性合照的臉書訊息還更加頻繁,小峮感到十分不安、傷心與氣憤,但都不敢有所表示。
過了三個月,小峮因為受不了這樣的情緒折磨而尋求心理師的協助。小峮表示「我非常在意他,但是他忽冷忽熱的態度讓我很難受,我每天都會隨時關注手機,希望他聯繫我的時候能馬上回應,而如果沒有訊息傳來,我會想他現在正在做什麼?會懷疑他是不是又跟其他異性在一起。這樣搞得我越來越沒自信,快樂不起來。」
在關係中,令人心力耗竭、有壓迫感,帶出極端的負向情緒,只有一方費盡心力維持關係,另一方則有掌握關係的主導權,這可能就是「毒性關係」。此關係中,損及自尊、自信及正向情緒感受的一方,時間拖越久,越是難以離開對方。而毒性關係通常有以下特徵:
(1)失去自我:活得不像自己,在關係中地位不平等,感到委屈。
(2)自我縮小:為愛付出,生活重心以對方為主,無法想像沒有對方的生活。
(3)負面效應:與對方相處會感到害怕、恐懼、不安,以及擔心自己不夠好。
待在毒性關係越久,想要離開或做改變,會有肝腸寸斷,心像被撕裂般的苦痛,但若不下定決心「斷、捨、離」,最後可能會朝向自我毀滅。想找回自己和拯救自己,你可以試著這樣做或找專業人員協助:
(1)重新思考關係中對方付出些什麼,與自己期望的關係是否符合。
(2)在對方冷落時,試著做些自己想做或喜歡做的事,抑或拓展社交圈,從良好互動關係找回自我,使情緒平穩。
(3)堅定自己想要的親密關係,和對方把話說清楚,下定決心離開弊大於利的關係,相信一個人可以過得很好。
毒性關係的結束,並不代表著失去什麼,反而獲得更重要的東西—自由與找回美好的自我。
http://www.taipeipsy.org.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