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平權之後,那些陽光照不進的角落
婚姻平權之後,那些陽光照不進的角落
2019年5月24日,臺灣同性婚姻正式合法化,成為亞洲的人權燈塔也悄悄過了1週年,雖法律上正視同性戀、雙性戀者的權益,但大眾對性傾向的偏見、歧視偶爾仍會感受到,傳統的價值觀已逐漸更迭為接受與支持多元的自由社會。隨著嶄新的氛圍,性傾向的認同痛苦逐漸減緩,使LGBTI等多元性別傾向者越來越自然地走在陽光底下,享受著自由的空氣。
然而陽光下總會伴隨著陰影,發生在陽光透不過的角落。先入為主的偏見與歧視也會發生在同志間,如多數人避諱談論性病(STDs)、HIV感染、藥癮、自殺等事項,因此這些難以談論的內容聚集成被遺落的一角。我們會自然地發現,這些並未因為婚姻平權而有戲劇性的改變,也進一步理解婚姻平權並非LGBTI等多元性別傾向者的全部,只是其中關鍵且重要的一步。而面對這些議題,我們只能停滯不前或是視而不見嗎?
當每個人試著從瞭解開始,如同持著一面鏡子,陽光或許會開始轉彎,來到那些不被看見的角落。你我的關懷也能試著在這些角落注入一些希望,良性循環就此展開,累加著改變的可能性。在婚姻平權後我們可以發現去除LGBTI的身份標籤後,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會有許多的先入為主或偏見,因而在相處上形成誤會與傷害,下列提供3種簡單技巧來撕掉標籤:
1.核對事實
許多時候我們對於一些狀況總有先入為主的想像。但在我們認為理所當然時,很可能就會忽略事實本身。平心靜氣地先核對事實就是一項脫離標籤的方式。
2.不知道的事情,先從瞭解開始
當我們面對不瞭解,人性總會讓我們從已知的事情進行聯想,但在聯想的過程中往往忽略自己其實並不知道實情。這時,就讓我們從搜尋相關正確的資訊開始,比如性病/HIV感染、藥癮等醫療資訊。
3.關心,從換位思考開始
我們的關心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認為「應該」如何,因此關心容易流於建議或自己認定的狀況,不如先退一步換個位置想對方面對這些事情的感受為何開始。
期許共同在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攜手促進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與無性戀等人的社群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