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開性別的三十而慮
鬆開性別的三十而慮
辜浩源 臨床心理師
有些課題並不因性別或性傾向而有所不同,那就是所有人都需要面對的「成就」、「情感」這兩大難關。「成就」就是做了哪些可以被認同的事情;「情感」則是關於歸屬、被愛、成家立業等範圍。
提到這兩件事情,是否總令我們屏住呼吸、甚至倒抽一口氣。這些話題確實讓人感到不少壓力,尤其在過年過節、親戚問候時更讓人喘不過氣來。雖然人們共同面臨著「成就」、「情感」兩項難關,但是仔細體會便可以發現不論性傾向,男女所背負的責任與負擔就相當不同,像是男性總被期待「成就」多一點,如男人就該成家立業、有房有車有薪水;女性則是被託付「情感」多一點,例如年紀到了就應該要找個對象結婚之類的。
其實我們經常不知不覺接受這些指引,更因受限於不同性別的框架,形成動彈不得的思維,所以當自己離「成就」、「情感」越遠,就越容易出現自責、失敗、不值得被愛的情緒感受。此時,我們不妨慢下腳步一起檢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上述中,我們是否能夠隱微地察覺原來這些想法是被限制的、被期待的、被認為應該如此,因為受到社會風氣的耳濡目染,我們也許無意地選擇相信這組「成功的方程式」,認為這樣必定能夠帶來幸福,但一旦背離期待,我們的徬徨與焦慮便不斷地席捲而來。
所以…這是我們要的方程式嗎?還是我們可以自己重新定義,活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焦慮並非壞事,很多時候它會推動著我們向前邁進,成為契機去理解這些期待,也就在這一份溫柔的理解中,我們學會了接受自己、諒解不同性別之間的社會背負,就能逐步消弭不同性別的歧見。
以下提供三種小步驟,陪伴我們檢視自己是否受限於社會期待中:
希望每個人都可以自在展露自身的多元樣貌、擁抱自己的差異,一起建構不論是別人或自己都可以互相理解、支持與接納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