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新聞稿1071203:「與孕同行-讓我們陪伴您」 孕產期心理健康暨微電影宣傳記者會
2018「與孕同行-讓我們陪伴您」
生產與母職常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充滿喜悅的階段,但研究顯示約有5到8成的婦女會在產後10天內出現悲傷易怒、焦慮不安及失眠等症狀,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關懷孕產期婦女,特別拍攝孕產期心理健康微電影,並於107年12月3日在臺北市政府市政大樓1樓中庭舉辦宣傳記者會,呼籲婦女正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勇敢「say」出來,讓我們一起快樂的「與孕同行」。
孕產期心理健康暨微電影宣傳記者會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提醒民眾,產後鬱悶一般不需特別服藥或治療,在補充足夠的營養、休息與心理支持下,大約2週內會逐漸改善,但若出現情緒低落:如悲傷、流淚、明顯對事情失去興趣,以及下列3種症狀以上並持續兩週者,請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的陳保仁醫師表示,大多數的新手媽媽都屬於焦慮型,但焦慮什麼又不好意思說出口,一不小心就演變成「產後憂鬱」,因此鼓勵媽媽們要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勇敢將困擾說出口,及早尋求醫療專業協助!陳醫師說,以往大家總認為產後媽媽的問題只要不是太嚴重,就不用太在意,因此就算媽媽抱怨身材走樣、妊娠紋消不掉或有產後漏尿的困擾,也常常得到「生過小孩本來就會這樣」、「你太在意了」、「之後會慢慢好的」等回應。陳醫師分享這些年看診的經驗,同理的表示:「我發現她們心中最在乎的其實是外貌、身材、心情、親密關係,以及人際家庭的改變。」一旦這些困擾沒辦法獲得正視,一點小細節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陳醫師特別提供三個小撇步要媽媽們別害羞「say」出來: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今年度特別邀請了新手媽媽楊千霈拍攝「與孕同行」微電影,片中描述了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所經歷到的各種關卡,並運用過關斬將的動畫方式,來說明孕產期過程中家人的支持及專業人員協助的重要性。期望透過影片讓民眾了解周產期憂鬱並不是無法克服的難關,也希望促使大眾重視孕產期心理健康相關議題。
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持續強化市民心理健康,推動各項多元、多面向活動,相關訊息請上「臺北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傾聽each來」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mentalhealth/)查詢,歡迎市民朋友一同共襄盛舉!若您或周遭親友有任何心理上的困擾,歡迎撥打諮詢專線:(02)3393-7885(請幫幫我)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