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享受吧~過我想要的生活:淺談長者心理健康促進

享受吧~過我想要的生活:淺談長者心理健康促進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全觀心理健康中心 紀郁君臨床心理師

 

  在一次居家訪視中,75歲的陳奶奶獨自居住在老公寓的二樓,當臨床心理師關心她最近的生活狀況時,陳奶奶嘆一口氣,說道「老了就沒有用了…」,「子女是很孝順啦,也住在附近,但是平常他們都要忙自己的家庭,我也不好意思打擾…」,陳奶奶接著幽幽的說「朋友年紀也大了,有些人不方便出門,有些很久沒連絡,有些人也不在了,一天下來也沒能說上幾句話…」,「現在沒有收入,出門都要花錢,體力也沒有以前好啦…,就不想出門」,「每天也不知道要做甚麼、沒有特別感興趣的事,就被電視看啦。」

 

高齡者心理健康之重要性

  根據政府統計資料,台灣於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14%),推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20%),社會組成將有很大一部分是高齡人口。

  隨著年紀漸增,面對身體功能逐漸低落或是受限,就會需要倚賴他人的協助,再加上通貨膨脹等因素,使得經濟負擔沉重,若缺乏收入,生活壓力便會增加。忙碌與變動快速的社會脈動,反而讓朋友與家人間的緊密度較早年社會疏離;而身邊親友的離世,似乎也喚起對死亡的焦慮感。高齡人生階段,難道只能環繞著種種的失落感受與無價值感嗎?其實,我們能透過一些方法賦予生活意義,並發展出「適合現在的我」之生活模式。

 

創造「我想要的生活模式」

  處在高齡人生階段,不妨試著幫自己擬定一個「自我改造計畫」,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後,補強並活用擁有的能力。下面幾個方向供大家參考:

1.自我接納:

  知名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的人格發展理論中提到,65歲至死亡的人生階段中,最重要的目標是自我的統整,當我們能夠統整過往的生命經驗,內心將能感到平靜安適。投入時間整理人生歷程,學習肯定自我並給予意義,將能增進智慧,進而與現在的自己融洽相處。

2.適時傳達自己的感受與需求:

  「不好意思麻煩別人」的習慣,有時候反而讓對方不知道你的需求。因此,在合適的情況下,使用心平氣和的態度並以對方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有助於提升彼此的互動,同時也提供對方一個回饋你、協助你的機會。

3.建立符合需求的人際關係:

  哈佛成人發展研究(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追蹤700多人與其家庭,這份延續80多年的研究指出,幸福感來自於品質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妨試著檢視你現有的人際關係,回顧你期望的人際關係親密度與頻率、也可以透過參與有興趣的活動課程,認識志同道合的人,或是嘗試參與近年政府大力推廣的社區據點、社區大學大課程等重塑生活圈,也是不錯的選擇。

4.重新發現樂趣:

  用心過生活、投入當下、保持生活中的好奇心,不忘增加新體驗,同時告訴自己面對挑戰或遇到挫折都是正常的,試著提醒自己「如果明天將離開這個世界,今天卻沒有珍惜度過,那就太可惜了」。

 

  只要我們願意嘗試,整理內在自我,並拓展生活的各種可能性,即使處於高齡階段,仍舊能創造出屬於現階段獨有的精采人生,試著從今天開始規劃「適合我的生活模式」吧!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