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候生命,守護愛~談非預期妊娠中止父母之心理調適
守候生命,守護愛~談非預期妊娠中止父母之心理調適 盼望心理治療所 林倚帆臨床心理師 生命的流逝總是令人心痛,而懷孕期間失去胎兒的傷痛,更是難以言喻,遠比外人所能理解的更為複雜和深遠。這不僅是失去一個未出生的嬰兒,父母親失去的,是與孩子共同編織的夢想,是期待中的第一聲啼哭,是未能實現的擁抱與親吻,是無數個本該充滿歡笑的未來時光。這種「多重性失落」,像是一個永無止境的迴圈,不斷提醒著那些未能實現的願望。每一個本該快樂的時刻,都可能觸動內心最脆弱的那根弦,讓傷痛再次湧現。 這樣的失落,通常沒有公開的哀悼儀式,流產後的父母親往往會經歷一系列複雜的身心反應。在生理層面,母親可能會出現疲倦、食慾不振、失眠、頭痛等症狀;情緒上則可能難以接受事實、憤怒、自責、哀傷、無助、對再次懷孕感到焦慮等。有些母親會不斷回想懷孕期間的點點滴滴,質疑自己是否做錯了什麼,或認為是自己的身體出了問題;有些則會對周遭的孕婦或嬰兒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既羨慕又心痛。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哀傷過程,需要被理解和接納。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流產對父親們的影響常常被社會忽視。許多父親在失去孩子後,會表現出與平常不同的行為模式。有些可能變得沉默寡言,試圖將注意力轉移到工作中,逃避這份痛楚;有些則會出現情緒暴躁、失眠、食慾改變等症狀。礙於傳統觀念,他們往往選擇壓抑這些情緒,也因為無助、不知如何安慰伴侶,選擇將自己的悲傷埋藏在心底,表面故作堅強。這種長期的情緒壓抑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可能導致夫妻關係的裂痕,讓伴侶誤以為父親不在意,因而錯怪或疏遠對方,影響夫妻間溝通與互動。 夫妻雙方可以嘗試以下方式來調適心理: 1.允許自己感受悲傷: 不要害怕流淚,也不要急著要求自己「堅強」。可以找一個安靜的時刻,寫下對未出世寶寶的思念和情感,或是與伴侶分享內心的感受。這些都是健康的情緒宣洩方式。 2.重建生活秩序: 並非意味著要將這段經歷完全拋諸腦後,而是學會與這份失落共處。可以為未出世的寶寶取個名字,在特別的日子裡懷念他/她,讓這個生命在父母心中有一個專屬的位置。這不是執著,而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與紀念。有些父母會選擇寫下心情日記,有些則會透過畫畫或音樂來表達情感,這些都是有效的情緒療癒方式。 3.夫妻間的溝通方式: 每個人表達悲傷的方式都不同,不要因為伴侶的反應與自己不同而產生誤解。可以固定一個時間,例如晚餐後或週末,讓彼此分享近況和感受。即使暫時說不出話來,單純的擁抱和陪伴也是很好的支持方式。 4.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臨床或諮商心理師能提供專業的引導,幫助整理複雜的情緒,建立更有效的因應策略。有些醫院和社福機構也提供流產父母互助團體,在這裡可以遇到有相似經歷的人,分享心路歷程,相互支持。 走出悲傷沒有標準時間表。有些人可能需要幾個月,有些人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這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要相信,雖然這段傷痛永遠不會完全消失,但我們終將學會與之共處,並在這個過程中,讓自己變得更堅韌。 臺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