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正義感變質-如何關心家有ADHD的兒童

當正義感變質-如何關心家有ADHD的兒童

李思儀 臨床心理師 (國泰綜合醫院)
 
       就讀國小的大維是個活潑、健談的孩子、有些調皮,有時會帶頭搞怪,亦是個挺有正義感的孩子,遵守規定,而且也會提醒同學遵守。然而,正義感十足的大維不時因為「正義感」惹怒同學,班上經常聽到大維提醒同學,「老師說離開位置時要靠椅子,你沒有,我要跟老師說。」、「你很吵耶,上課不能講話你不知道嗎?」、「他插隊,還推你?我去幫你教訓他!」。同學不太能領情大維自認的好意,因為大維太愛管事情了,而且說話直白,容易讓同學感到不舒服、個性急躁,容易一言不合,或者覺得同學態度不佳就出手教訓他人、被他人提醒其行為不合適時,大維堅持自己沒有做錯,認為被他人誤會,不時大吼大叫,情緒激動。
 
    多數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孩子通常心地善良、熱心與正義感十足,但因個性衝動、說話直白、容易錯誤判斷社交情境,以及情緒起伏明顯等原因,容易讓正義感的行為變質,進而影響人際互動與師生關係。家長們該如何協助孩子覺察自我行為、引導孩子解決問題呢?以下列出幾點建議:
 
1.營造聊天的氛圍,讓孩子習慣分享心情事件:
       有時候孩子不一定會告訴家人在學校發生的不愉快事情,默默承受,日積月累下若缺乏合適的壓力抒發管道,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容易造成雪球效應。建議營造聊天的氛圍,家長先示範分享心情故事,例如:今天感到開心、難過、生氣或害怕的事情,再引導孩子分享,然後專心聆聽,適時給予支持。至於教導、建議…則視情形給予,不急著打鐵趁熱,請先當好聽眾,再當教練,孩子才會想跟你說心事。
 
2.建立社交情境範本或知識,減少錯誤判斷: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相對容易錯誤解釋社交情境,或者後知後覺,不清楚關鍵的社交線索,或者容易誤會他人的行為,建議透過繪本、故事、影片、經驗分享等方式教導孩子合適的社交技巧與社會情境判斷方法。
 
3.角色扮演,一起討論、解決問題:
       具備社交知識與技巧後,需要時常練習,孩子才會在社交情境下運用。建議家長可與孩子一起模擬社交情境,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並進行角色扮演加深孩子的印象。之後,在安全前提下可以製造機會讓曾經討論過的情境重現,引導孩子練習。
 
4.示範並引導孩子學習合適的消氣方法:
        生氣是很自然的反應,因生氣而打人則是不合適的行為,然而孩子可能困難區分其中的不同,故有些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容易以為「不可以生氣」,會壓抑情緒。壓抑的情緒長久得不到疏導、宣洩,容易變成引爆點,讓孩子宛如變身為刺蝟或爆竹,一點零星就引燃燎原大火。建議家長示範合適的消氣方法、引導孩子運用深呼吸、離開現場、先去進行感興趣的活動等合適的方法平復心情。同時,家長平時請以身作則,以身教教導孩子如何調節情緒。
 
       先當好聽眾,了解孩子的心事,再當教練協助孩子處理社交情境,親子攜手一起讓正義的行為不變質!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
http://www.taipeipsy.org.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