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只要做到「夠好」,就是「最好」的家長

只要做到「夠好」,就是「最好」的家長

 

全觀心理健康中心 奧惟弈‧希當/Awi Sitang諮商心理師

 

  當我們看見「單親」時,會先想到什麼?身兼父/母職形象?孩子缺少某邊關愛?還是,好像有一種形單影隻的身影、在獨力養育孩子、拉拔孩子長大的畫面?或是,看見孩子與大人為了教養難題,互相掙扎的畫面?甚或,有一種「單親」,「結構完整,家長卻活得像是『類單親』的模樣?」。曾陪伴過許多來自「結構不完整/類單親」的家庭,看著眾家長為家庭操煩的身影,關於如何陪伴孩子,分享三個最重要的生存錦囊:

 

一、家長不必是英雄/女英雄,「夠好」的家長,剛剛好就好

  「英雄/女英雄」是人們常用來、讚美、敬佩一個人堅毅、承擔、勇敢…等模樣,容易帶有「完美家長」的期許。常看到許多家長,為了成為孩子的「天」,反而把自己操勞得不成人形,當全心關注孩子時,孩子的一舉一動在無形中也一一被放大檢視。在長久「關注凝視」的關係中,彼此也缺少了一些相互喘息的時間與空間。

    其實,成為「剛剛好」的家長,本身就已經是相當值得榮耀的一件事。客體關係學家Winnicott曾提出「夠好的家長」(Good Enough Parents)概念,在人們心中,好像常有對「理想家長」的欲求、想像與期許,但在真實的親子關係中,往往面臨的是各種「現實處境」磨難與挑戰,對家庭來說,「理想化」幻滅及帶來的失落,是讓親子得以「回到真實關係之中」學習相處的不二法門。家長允許自己「不夠完美」,同時也願意承認「即使無法完美回應孩子,但還是一位足夠好的家長」這樣的守望---是「愛」。

 

二、扶持網絡共同協力,比一個人的武林更能長久生存

  常聽到家長們分享「獨自養育」孩子的甘苦談,也談論對「神隊友」的期許與失落。其實,「神隊友」概念,不只限於「伴侶」一人。以部落為例,由族人、鄰居、親友們共同守望孩子長大,發揮「同村協力」的精神,這樣的扶持網絡,能帶給兼顧工作及養育的家長莫大的支持與安慰。因此,比起一個人的能力有多強,手邊能夠把握及建立屬於自己的扶持網絡資源,並非「不稱職」或「卸責任」,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養育的馬拉松歷程中適度「調配心力」,以提供孩子滋養、陪伴及扶持,適時的善用夥伴協助,其實也是讓孩子有機會練習「社會化適應」,同時也是家長們「善待自己」的練習。

 

三、祝福之心:從守望到分離,是陪孩子長大必經之路

  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一天天看著孩子漸漸成熟、獨立,一方面感到欣慰,一方面卻也感慨掌控的比重漸漸降低。守望孩子的每一天,其實家長們也在經驗預期性的失落。不只是身體的成長,在情感與心理依附連結之中,也終將經驗孩子「長大」。家長無論用什麼方式陪伴,最後也終將面臨生命結束的分離。

 

  每一天,家長學習在分離之中安頓失落,其實也在學習給彼此「祝福」,安頓自身的舒心之道。祝福每一位生命,平安。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