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資訊時代下的心理陪伴-青少年不孤單

資訊時代下的心理陪伴-青少年不孤單

向日葵心理諮商所 王蘋諮商心理師

 

  校園生活是青少年族群的生活重心之一,每日至學校唸書、考試、上課之外,還有社團活動要參與,這個階段更是重視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快樂。在科技發達的環境下,青少年可以很「輕鬆」的同時處理許多事情,例如:使用手機、平板、電腦,一邊忙著做作業一邊經營社團、和同學傳訊息維繫關係、面對家庭的壓力等,通訊工具的方便性,讓青少年同時也希望收到立即性的回覆,若沒有收到立即性的回覆則容易出現失落、煩惱、甚至憤怒的情緒,當人際關係受到影響、沒有達到自我預期效果時,青少年則會出現憂鬱、焦慮、恐慌的狀態,若沒有即時發現並介入協助,可能出現更嚴重的症狀,甚至出現心理疾病。

 

  暑假即將來臨,許多青少年即將進入畢業或新學年開始的階段,無論正在哪一個年級,他們都正面對著學業、家庭、人際的種種壓力,如何取得平衡是他們最想知道的,也是我們最需關注的,可以透過這些方式來關心這群正在成長的青少年:

 

1.和青少年「面對面」互動

  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在這樣資訊發達的社會中,已經習慣使用通訊軟體作為溝通的管道,透過電話、訊息就可快速找到人或是傳遞消息,但從冰冷的文字或是只聽到聲音的對話中,很難觀察到對方的情緒以及面部表情,若能不定時與他們面對面的對話,從肢體語言、表情等更能了解他們的「真實」狀態。

 

2.別總是說「不」,多「傾聽」

  有沒有發現我們在與孩子說話的同時,時常說出「不可以」、「不要」、「不行」?當拒絕他們的同時也是在壓抑他們的內在想法,但萬一他們做出危險事情該怎麼辦?這時我們可以暫時放下對他們的所有「偏見」,傾聽他們的想法,當他們發現自己並不是一直被拒絕時,反而對我們的信任度逐漸增加,此時再進一步與他們做各種討論,青少年也比較不會排斥,同時也達到了陪伴的效果。

 

3.沒事就是有事,有事更要重視

  當青少年無法在各式各樣的壓力中取得平衡點時,他們會出現許多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憂鬱、煩躁、易怒,甚至出現逃避的行為,而我們是否很常脫口而出說「沒事啦」、「過了就好了」、「再來一次就好了啊」、「這些都是小事」等等,也許事情真的很小或很容易就被解決,但對於青少年來說,那是一個「挫敗」的經驗,尤其在情緒比較敏感或是已經出現心理狀態不佳的青少年中,更會將這些「挫敗」的經驗無限延伸,長期累積下來容易演變成憂鬱症,因此我們可以在他們出現負面情緒時,耐心的詢問及陪伴;例如我們可以說「發生什麼事了呢?」、「我現在(或是等下)有空,若你願意我隨時可以聽你說」、「我能幫你什麼嗎?」等語句,言語中溫和且不帶批判,即使他們拒絕幫助,他們也能知道在他們需要時,我們永遠是他們身邊的那道光。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