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沉默的青少年 焦慮的父母

沉默的青少年 焦慮的父母

李思儀臨床心理師(國泰綜合醫院復健科心理治療組)
 
       最近幾個青少年的父母不約而同地反應孩子升上國中後,變得越來越安靜,
以前放學回家湊到父母跟前嘰嘰喳喳報告學校發生的事情,這樣的光景已不復存在。孩子變身成為省話一哥/一姐,現在最常說的幾句話是:「我回來了」、「媽,有什麼東西吃?我好餓」、「爸,我零用錢不夠」。想跟他/她聊學校的事情,多以二字真言「還好、沒事、嗯嗯…」敷衍帶過,其他的問也問不出來。也有家長挫折地表示「他/她都不說學校的事情,等到出事了才說,我什麼都不知道。」正是所謂一問三不知,二問敷衍了事,三問家長氣/急得快升天。
 
       擔心又挫折的家長於是把孩子帶來諮商,希望心理師可以協助他們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諮商前家長都很有同理心,會事先幫心理師打預防針,委婉表示孩子不太說話,不要太在意。回頭又叮嚀孩子務必配合聊天。然後,懷著忐忑的心離開晤談室,將空間留給孩子跟心理師。跟孩子互動、合作幾次後,家長發現孩子告訴臨床心理師許多他們不太清楚的事情,家長好奇「為什麼我問他,他都沉默,或者說很少,來到這裡就講得口沫橫飛?」
 
       為什麼孩子不太想跟父母聊天?我認為青少年可能反感的聊天地雷如下:
  • 父母經常問成績。孩子容易覺得挫折與困惑,會出現下面的疑問,例如:難道成績就等於我這個人嗎?分數那麼重要嗎?爸媽怎麼不想知道我的其他事情? 
  • 父母跟不上潮流,聊不下去。父母又不知道抖音、IG、動漫、電玩、當紅偶像等,沒有共同話題。 
  • 容易被反駁、否定或被訓話。跟爸媽聊我喜歡的動漫,他們只會說這些是在浪費時間,不如去讀書,一點都不想知道這些對我的意義。 
  • 不想父母下指導棋或干預。我只是說我的座位在教室後門附近,我媽就說大家都會在門口來來去去,這樣容易影響學習,她要跟老師反應讓我換座位。拜託,有需要這樣嗎?這樣同學會怎麼看我?早知道就不要跟她說。
 
       要避開或拆除地雷的方法有:
  • 耐性聆聽,不急著給評價認真聽孩子說話,不急著給評價、建議、提醒,即使你可能會對青少年流行用語或訊息感到陌生、可能因觀念不同,無法認同孩子的某些觀點,或者可能需要忍耐孩子的出口成「髒」。請以想要認識孩子的角度耐心聆聽,然後適時給予回應,讓孩子自在分享,例如:不錯、嗯嗯、然後、所以? 
  • 與時俱進:主動了解青少年流行的事物,營造共同話題。 
  • 從多元角度認識你的孩子:觀察孩子的興趣、喜惡、專長、社交等,進而與孩子有共鳴或聊天話題。 
  • 學習接受孩子長大,不再依賴父母:有時,孩子只是需要抱怨,需要你關心,不代表需要你為他們做什麼。引導孩子學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成長,更能協助孩子。而且,自己思考出來的解決方法,執行時的動機較高、心情較甘願,遇到挫折也較不會輕易放棄。
 
       青少年通常有一顆好奇、熱誠、創意、勇敢的頭腦,同時也有一顆敏感的心,若能對孩子跟他的青春階段持有好奇,減少評價與建議,多些聆聽與接觸,沉默的青少年或許不會再保持沉默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
http://www.taipeipsy.org.tw/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