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如果當好人不快樂,那為什麼要我們學做好人?

如果當好人不快樂,那為什麼要我們學做好人?

       不知道為什麼這陣子社會瀰漫著一股不快樂?經濟不景氣,市井小民的煩惱多多;許多當大官的也老覺得自己的努力沒被瞭解,受盡委屈;連工作安定、與世無爭,向來為外人所羨慕的老師這行,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成員心情不好,甚至超過一成的老師覺得自己承受的精神壓力無法排解(根據日前某議員的調查)。

       原本以為學校心理師一職必須天天跟不乖的孩子搏鬥,但在校園工作了一陣子後發現,所謂的「壞孩子」,雖然常惹是生非,但其所生的苦惱往往也像一縷青煙,風一起就散了。反倒是擔心學生會無遠慮有近憂,對孩子成長中犯錯放心不下的老師,常成為我的座上客。仔細推敲一番,發覺能當上老師者,絕大部分在小時候都當過「×長」或得過「××生」,追求完美的因子,自然存於其血液中。換句話說,老師這一族群的特性之一就是「認真」!根據「期望與現實差距」ERD(expectancy reality discrimination)的心理學研究指出:「期望和現實的差距」是導致「情緒」的來源。這正解釋了除非教出來的學生有進步,當老師的才感欣慰;至於那些苦勸不聽,甚至變本加厲、惡言相向的壞學生,則往往重創老師的心靈,受挫的情緒不知耗了自己多少元氣?更不知殺了多少壯志未酬的細胞?

       其實,教育原本就是一份「樹人」的工作,這份差事不僅曠日廢時,成果更是得經歷長久的等待。有些甚至連一輩子也無法開花結果呢(「成效」快得例外的只有學生考上第一志願時,這也難怪老師一窩蜂地「求」學生唸書)!然而面對讓人提到就洩氣的學生時(蹺課、打架、中輟‧‧‧),老師可曾換一個角度想過:能減慢其惡化的速度,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功德?這並非自我安慰的阿Q心態。真在教育職場打滾過的有心人,就知道這絕非往自己臉上貼金(國家為了才抓犯下白曉燕案的三名罪犯,花了近七億新台幣。如果我們老師的功力只能將其感化為小混混,表面上看似無法成為春風化雨的成功案例,卻可幫國家省下一大筆驚人的預算啊!)。

        如果老師能進一步試著把每個獨特的學生,都當作是開啟自己生命的一扇窗呢?打開窗,有的是希臘天空,一片蔚藍;有的卻是蒙古大戈壁,黃沙滾滾,甚至夾帶沙塵暴;更有的是讓人沈不下去的死海一灘,怪得離譜卻又其來有自。這樣每天看不同的世界,擁抱不同的心情,教育工作會不會比較有趣?

        當大人每天諄諄教誨孩子不要學壞時,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真正學到了什麼?與其相信小孩在思考「道理」,我反倒發現小鬼是在觀察大人的「人生」。當大人的生命散發出風光而有意義的氣息時,孩子會羨慕,進而立志效尤;反之,當大人自己活得不快樂,即使是「好人」一個,孩子也會懷疑,當「好人」的生命真的有比較豐富嗎?有些孩子一旦確認幫派大哥的人生要比師長、父母等「好人」的生活來得精彩時,他們心之所嚮也就跟著變了。

        聰明的「好人」們,當我們還在氣憤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時,我們可曾問過自己;當好人到底有什麼好呢?這可是一個要認真想的問題喔!不然當這一代的孩子漸漸長大時,他們可是懂得挑戰我們這群「好人」的,只怕屆時不一定辯得過他們喔!

        諸位好人們,讓我們一起加油!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