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解封後的心挑戰:如何協助青少年緩解容貌焦慮

解封後的心挑戰:如何協助青少年緩解容貌焦慮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 魏子翔諮商心理師

 

  隨著國內疫情逐漸穩定,今年五月終於迎來了口罩禁令的解除。這個重要的里程碑意味著我們終於可以恢復過去的生活模式:自在地進出室內外場所、大口呼吸新鮮空氣;然而,走在路上仍不乏看見口罩緊戴的人們,戴著口罩不僅阻絕了外在的髒污病菌,似乎也讓自己減去幾分社交應對的壓力,可以以「匿名」、「更有隱私」的方式與人互動。疫情這三年下來,口罩變成了外出前衣著打扮的一部分,也因為這樣,一旦沒了口罩,顯露的臉就像暴露在外一般令人不安,擔心自己會成為他人評論的對象;其中,處於在乎外貌、同儕認同等身心發展階段的青少年,更是在社會主流的美學觀念及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加劇了這波因疫情而起的「容貌焦慮」。

 

容貌焦慮帶來的影響

 容貌焦慮對於青少年的影響不容小覷,它會帶來諸多的負面影響:

1.自我貶低和身份認同危機:容貌焦慮使青少年對自己的外貌感到不滿意,容易產生負面的自我評價,減損自信心。

2.社交媒體衍生的虛幻批判:網美文化的盛行使青少年經常接觸到修飾過度的照片,長久下來逐漸內化,認同照片中完美、標準化的審美形象,陷入「不真實」、「永遠不夠好」的批判陷阱中。

3.社交孤立與幸福感減損:因為過度關注自己的外貌,進而對他人評價過於敏感,在學校無法輕鬆與他人互動,享受社交的樂趣,持續處在拘謹焦慮的狀態,無法展現真正的自己。

4.飲食失調影響身心靈健康:為追求社會認可的外貌標準,有些青少年可能採取極端的節食、暴食或其他不健康的減重方法,導致營養不良、身體虛弱和心理壓力增加,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厭食症、暴食症和身體形象障礙…等心理疾病的發生。

5.才華壓抑與自我受限:容貌焦慮可能妨礙青少年發揮潛力和展現真正的才華,當生命中出現一些能展現自我的機會時,也會因為質疑是否符合大眾價值觀而不敢大方爭取或勇於嘗試。

 

我認識有容貌焦慮的青少年!該怎麼幫助他?

  容貌焦慮不是病,是一種對於自己外貌感到過度焦慮與自我懷疑的狀態,正因如此,在容貌焦慮演變成心理疾病前,身為家長、師長、同儕、手足的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他:

1.培養健康自我形象:教導青少年外貌只是他們身份認同和自我價值衡量的一部分,除了外貌上的追求,內在品格、身體健康以及才能的發揮也很重要,這些方面的發展也能讓他們成為傑出的個體。

2.提倡多元審美觀:教育青少年認識美的標準是多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麗之處。鼓勵他們尊重和欣賞不同身體形狀、大小和外貌特徵的多樣性。

3.提升自尊和自信:給予青少年正面的回饋和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尊和自信心。引導他們發展多元的興趣和才能,從而接受自己的容貌,肯定自我的內在價值。

4.增加媒體素養:與青少年討論媒體呈現的不真實性,告訴他們媒體所展示的外貌標準並非真實,是經過加工的形象。引導他們學會批判性思維,不輕易受媒體的影響。

5.創造正向社交環境:營造良好的社交環境,讓青少年能夠與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支持、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和支持系統,從而減少外貌帶來的焦慮與壓力。

6.給予正向支持和鼓勵:儘管處於嘗試自主的階段,但仍然有著需要感受家庭和社會支持及鼓勵的親密需求,雖然青少年看起來很酷、不太向我們求助,但我們仍需要積極建立良好溝通管道,傾聽他們的困擾,也讓他們知道「無論他們覺得自己長得怎樣,我們都一樣關心在乎!」

 

  在這個解封後的新時代,我們需要持續陪伴青少年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容貌焦慮;透過建立健康的自我價值觀,學會愛護身心健康,我們就可以幫助青少年用正向的心態迎接屬於自己的美麗與自信,口罩想戴就戴,想脫就脱,不讓容貌焦慮成為展現自我的枷鎖!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