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人生的暴風雨階段,我該怎麼做?-談青少年自我定位

人生的暴風雨階段,我該怎麼做?-談青少年自我定位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翁聞惠諮商心理師

 

  認真讀書、按部就班地接受教育安排,是傳統社會下的教育框架。「讀書很重要、考試很重要」,這些想法是否也充斥著你的青少年時期呢?也許在出社會前很管用,只要專注學習、追求成績,就算當下有一些人際的困擾或情緒的壓力,但大家總在告訴你:這些問題等到以後再說;到了即將出社會的那刻,「現在你該為自己負責了!」突如其來的社會宣言,原以為是擴大選擇與自由的允許,卻成了一種放逐後的自我迷失。

  青少年期是一個很特別的自我認同階段,因為它介於成人與兒童的一個過渡期。就社會文化的規範而言,很多事情被期待要為自己負責,像是:生活自我管理、守規則、為自己的行為決定與負責等等;但很多時候彷彿又喪失自主權力,如:監護人的管教、經濟的獨立自主等等。其認同的過程彷彿在經歷一場人生中的暴風雨,在社會化中經歷混亂與不安,而形成自我認同與定位正是此階段的首要任務。

 

「甚麼是好,甚麼是正確的路?」

  考試中總有標準答案,但面對人生要選擇的路也有嗎?來到諮商室中的青少年往往很希望心理師能夠提供正確的答案,如同過往可以依照他人的安排而不用太多思考的走下去;特別是在面對生涯議題抉擇時,青少年也容易因即將要做決定而感到焦慮、不安。但試想如果在出社會前生活只有讀書考試,那麼如何過生活、了解自己、尋找夢想,以及思考想用甚麼方式為社會貢獻等,又能在什麼階段學習、探索呢?

  在競爭的環境下,很容易藉由與他人比較來評價自我,而競爭關係也使我們感覺到孤軍奮戰,有時看到自己與他人不同還會盡力的調整自己來合乎社會期待,認為必須符合社會價值觀主流才是正確的選擇,當下的焦慮亦容易以遵從「正確的選擇」來得到緩解,內在的焦慮不安也正因為是遵從「別人的想法」削弱自我負責的感覺,然而隨著不斷成長,為自己做選擇的焦慮總是會再度來到。

 

「我也想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軌道」

  青少年時期就像暴風雨的混亂時刻,在「找到自我」跟「懷疑自我」間徘徊。也許我們都沒辦法確保眼前這個決定是絕對地好與壞,然而不同的答案將帶來不同的人生風景。如果把人生比擬為賽跑,可能會因落後或偏離跑道而產生恐懼與害怕;但若把人生的賽跑當作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運動場,能夠自己決定適合的,以及想要的運動項目,那個項目會是什麼呢? 只要能在自己的場域中為自己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夠贏來成就與喝采。

  開放自己去探索不同的經驗,尤其是那些能讓你樂在其中、感覺到自己辛苦也值得的項目;另外,也可以從信賴的長輩諮詢一些意見,在夢想與現實中取得平衡,並看見自己的價值,往往就是促成自我探索正向經驗的一個開端。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