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溝通小指南
家庭溝通小指南
做為長輩,可以怎麼做?
1.多關心,少建議
做為長輩,有時候聽到子女談到學業、工作壓力等,會開始給建議,告訴子女應該怎麼想、怎麼做,期望分擔子女壓力。然子女聽了反而壓力更大,也更難回應。因此長輩在回應之前,可以多聽一點,看看孩子們是單純想抒發,還是需要意見提供後,再去做回應。請相信並給予子女選擇的彈性空間,子女才能更自在的表達內心感受。
2.彈性挑選話題
多數長輩其實不知道該和子女聊什麼話題,只好從工作、學業談起。但因平常較少互動,有可能一不小心就戳到子女的壓力源;做子女的其實也不希望父母太過擔心,只好敷衍回應來快速結束話題。建議長輩可以先從較廣泛的問題開始,像是「最近壓力大嗎?」、「目前的生活還好嗎?」……,觀察子女回應的內容,看看哪些話題他們比較願意談論,這樣較不容易引發彼此間的尷尬或爭執。
3.給予休息的空間
難得回家一趟,子女無不希望可以好好放鬆,也可能不想談論太多自己的壓力。因此請多多享受彼此相處的時間,一起看個電視、出去走走、吃個好料、或是給他們自己的空間好好休息,都是陪伴他們舒緩壓力的好方法。
身為晚輩,可以怎麼做?
1.平穩堅定的表達感受
當長輩的關心產生壓力時,請堅定地向長輩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討論這件事會讓我心情很差,我想之後再談」。長輩可能會想試圖繼續詢問,請持續用平穩堅定的態度表達自己的想法。
2. 轉移話題
有時候長輩很在意某件事時,會一直不斷詢問,若真的不想談論該主題,可以試圖轉移到比較無壓力的話題上。這樣的方式讓長輩感覺到和子女間彼此仍有連結,長輩就比較不容易糾結在某個壓力事件上了。
3.允許個人空間
長輩的評價和想法往往會直接影響對自己的看法,也因此有些壓力真的很難對長輩訴說。這其實也反映了家庭間長久下來的溝通困難,此時請允許自己保留更多時間和空間,給自己更多喘息機會,才有餘裕面對長輩帶來的壓力。
人和人相處通常很難避免有壓力的對話,但其實做長輩的都希望減少跟子女的距離,做子女的也都希望回家是舒服自在的;因此多一點理解對方的感受和想法,少一點自己的評價和成見,各退一小步,關係反而才會往前進。
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