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情緒管理術--- ---如何面對孩子的挑戰行為
父母情緒管理術--- ---如何面對孩子的挑戰行為
小美是一個高二生,有天晚上,小美的媽媽看到小美一直在滑手機,還不願意去洗澡,於是跟小美說:「小美,不要再滑手機了,快點去洗澡,準備休息,明天還要上課。」沒想到小美連頭也沒抬,就說:「你也常常晚上都一直滑手機滑到很晚,才去洗澡睡覺阿!」小美媽媽聽到,嘴角抽動的說:「你說什麼?怎麼可以這樣跟媽媽頂嘴?」小美這時抬頭看著媽媽,不悅的說:「本來就是啊!你平常也是這樣子,我又沒說錯。」小美媽媽發怒的說:「你還講!我要把手機沒收了!罰你這三天都不能再玩手機!」小美也不甘示弱地說:「又來了!每次都這樣,大人就是了不起啦!」於是母女又開始爭吵了起來… …
父母的關心常常引來孩子的反抗與頂嘴,結果引起更大的紛爭與衝突,明明只是小事,卻常常因此一發不可收拾。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感到欣慰的同時,卻也容易對於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慢慢長出的「獨立自我」而感到困擾及憤怒,甚至會將孩子表達的言語或想法視為是一種反抗或是挑戰的行為。
孩子的頂嘴,是獨立的開始
現在很多人常常開玩笑說,孩子第一個叛逆期不是在青春期,而是在兩歲的時候,就是所謂的「可怕的兩歲」(terrible two);這樣的言論其實跟孩子的發展很有關係,當孩子到兩歲的時候,動作發展成熟許多,也會開始模仿照顧者的行為、想嘗試自己做很多的事情,但動作品質不佳,可能因此闖禍,比如:吃飯弄得亂七八糟、喝水弄到地上都是水、丟垃圾卻開始玩起垃圾等等。語言表達的部分也出現自己的意見,會開始以「不要」、「不好」等拒絕的詞彙來表達喜惡,也因此常常弄得父母七竅生煙、耐性磨盡、筋疲力竭,父母可能就會因此說出「你不乖」、「你很壞」的負向言詞,而長大一點就會說出「你頂嘴」、「你不聽我的話」這種嚴厲的指責。
或許當孩子年紀還小的時候,可以直接以言語或規則來做限制,但如果是像小美已屆青少年的年紀,仍舊使用規則來限制的時候,自然而然會引起反抗及爭吵,也會影響了孩子有想法與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小美的例子:貼近、澄清、放下
回到以上小美跟媽媽的對話,想像如果自己是媽媽,當小美出現這樣的反應時,可以試試看以下的回應方法:
綜上,當父母或當孩子,都是一種學習及歷練的過程,天下沒有父母是完美的,但如父母能放下對自己的期待或是對孩子的期待,有覺察的來回應孩子的需求,方能在過程中與孩子共同成長,也能更了解孩子與自己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