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齡職場心理健康營造與方向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全觀心理健康中心 沈晏羽 臨床心理師
高齡化社會在世界各地發生,不僅改變消費市場走向,也影響整體產業的人力結構。國發會推估,台灣在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約每5人中就有1人是65歲以上長者。根據108年行政院主計處數據,未來主要的工作年齡人口將會落在55歲至64歲,且佔總工作人口超過50%。因此近年來不斷出現是否需提高退休年齡的聲音,希望能透過提高退休年齡來解決台灣勞動人口不足及少子化的衝擊,讓健康狀況良好的高齡人口可繼續留任工作。
中高齡者於職場中可能遇見之問題
勞動部對於中高齡者的定義為「年滿45歲至65歲者」,高齡者為「年滿65歲以上者」。近年來國際間包含台灣也漸漸重視中高齡就業職場,甚至有促進中高齡就業指引與友善職場等相關規範,這裡整理出中高齡者於工作中較易出現之問題:
- 身體功能下降:研究顯示身體功能下降尤其在女性的部分更為明顯,更年期後,其內分泌及身體功能較常有疾病產生之狀況,而容易導致在工作中有力不從心的情形。
- 對自我成就感不足:在累積一定年資後,多半員工都會希望有升遷的機會,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夠達成目標,可能因成就感不足而受挫。
- 工作倦怠:長時間執行同一份工作,會為員工帶來豐富的工作經驗,但相對的可能也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讓員工對於工作的動機減弱。
- 轉職的心理調適問題:研究顯示中高齡工作者因職涯發展或個人興趣等議題,確實會面臨到須轉職或升遷之議題,而帶來相關適應性問題。
- 三明治世代(照顧小孩、長輩):中高齡工作者可能會面臨到須同時照顧小孩以及長輩年邁或生病需照顧之議題,因而在工作上無法全心投入,或需常請假處理家中問題等狀況,因而有較高的壓力負荷。
中高齡職場心理健康營造及方向
為改善上述中高齡員工於職場或生活中可能面臨之情況,企業或單位可以有以下調整方向:
- 調配中高齡工作負荷或改善工作流程:依據員工身體機能調整工作內容與負荷,增加員工對自我能力之自信,也能減低人員於工作中可能遭受之傷害。
- 安排中高齡員工之工作經驗傳承:中高齡員工多半在工作上有一定的資歷與經驗,定期讓員工有分享的機會,可以提升員工對工作之熱忱與動機。
- 研擬兼具工作與家庭照護的制度:勞基法有提供家庭照顧假之制度,但員工可能會擔心影響工作進度或造成同事之負荷,故目前還有彈性工時或職務調配等方案,企業可依需求來進行規劃。
- 在職教育制度的建立:如未來退休年齡提高,員工在職場上的時間就會更長,因此如果能培養相關興趣或是持續增進工作上的知識,不僅能提升員工的專業能力,也能透過興趣培養達到紓壓的效果
台灣人口老化已是必然的趨勢,職場上的中高齡員工比例也只會越來越高,故及早進行相關職場友善文化的營造及中高齡員工之工作規劃是重要的,這樣能提升中高齡員工對於工作的信心與達到經驗傳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