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者也是需要被照護的人
立翎心理諮商所郭禺廷諮商心理師
當家中有個生命需要特別花心思與心力予以照顧,無論是家庭氣氛、家庭成員間的互動、每個角色要發揮的功能…等,都會經歷一個調整及磨合的過程,而這之中所承受的種種,只有體會過的人才能明白。
以實際狀況來說,倘若家裡有個需要固定回診的成員,且醫師建議家人陪同,在每次回診的時間,家人便需要將來回看診的時間給空下來,光是把行程空下來的這個動作,便需要當事人花心力,而這些當事人調動行程的動作,往往不會被旁人所看到及知道,大多是自己默默地執行;想當然爾,過程所產生的一些感受心情,也只能自己吞下來。有時候這些沒辦法消化的感覺,甚至還會造成家人的爭執。
因此,若正處於照顧者位置的你,更需要一個空間與時間來好好回看這些日子以來,我們可能在過程中承受了什麼?
其中有些角度可以讓我們一起來思考及回頭照顧自己:
▲當初這個「照顧者」的角色是如何決定或被決定的?
是自願的、家庭順序,還是被指定的?如果出於自願,那麼心裡的不舒服,甚至是有所抱怨的感受可能相對於被指定所產生的不舒適會少一些。
▲照顧過程中,如若有些摩擦、沉重、孤寂的感覺時,我們如何回應這些心情?
照顧者是一個非常孤單的心理歷程,可能是有能力付出、有時間照顧,甚或是被迫要去承擔起這個照顧者的角色,而這些十分細緻卻又深刻的心情,我們很難向身邊的人提起,特別是當需要被照顧的人是我們的至親時。
在現實生活裡,有太多明明還是孩子卻要擔起照顧大人的故事。如果我們從小是在這個位置長大的,那麼更需要來看看此刻的你,在關係中的樣貌以及內在如何照看自己。
此刻的你,過得好嗎?
在照顧者的思維中,有時候可以聽到一種感覺:「身邊的人過得好就好。」這時候,我總會輕輕地問:「那你呢?你過得好嗎?」當我們把別人照顧的很好時,我們能否也有一個空間來回頭望向自己,看看鏡中的你現在的模樣?或是可以在生活中的某一天抽出一些時間留給自己,讓自己呼吸一下不一樣的空氣?抑或是我們早已在這些照顧別人的日子裡,漸漸忘記自己,只剩下每天待辦的例行事件?
無論是處於哪個狀態的你,都需要「你」停下來學習疼惜自己。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