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爸媽失去了伴侶,子女要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悲傷

爸媽失去了伴侶,子女要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悲傷

張老師基金會台北中心諮商中心 李之安諮商心理師

 

  「心理師,兩個月前爸爸過世以後,媽媽變得跟以前不太一樣。這段日子以來,我看她吃得少、睡的也不是太好;偶而會說胸口有點悶悶的;有時候看到她愣愣的在發呆,或是默默的流淚,關心她在想什麼她又說什麼也沒想。我們知道失去幾十年相伴的伴侶,一定很悲傷,我們也很心疼她,希望她跟妳談一談。她說她知道自己的心理狀況,叫我們不要擔心,她會慢慢恢復的,但是我們實在放心不下啊。」

 

  從女兒的敘述中,可以感受到他們對媽媽的擔心和心疼。誠如孩子所說:失去幾十年相伴的伴侶,一定很悲傷。媽媽的失魂落魄、難過、失落是必然會有的心情;想到先生從此不會再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以後的日子都要自己獨自面對,心裡思念、孤單、不安的情緒也讓人很痛苦。

 

面對親人離世,產生各種情緒或身體反應都是正常的

  人們面對親人過世的悲傷時,常常會有很多複雜的心情,有的人會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知道親人離開了,但是好像又有一種麻木、隔絕的感覺;有的人會愧疚、自責,認為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夠,才造成親人的過世;也有人在面對醫療也救不回的親人,會有一種無助、無能為力的挫折;想起兩人之間還沒有完成的心願、沒有說出口的感謝和道愛,都再也無法完成了,會讓人好遺憾。除了悲傷的情緒反應,有些人可能也會有呼吸急促、胃部空虛、胸口有壓迫感、坐立不安、全身無力的生理反應。雖然這些情緒和反應會讓自己比較低落,身邊的人看了也會擔心,但是這是失去親人通常會經歷的過程。

 

每個人面對悲傷的方式不同,陪著他們一起就夠了

  當父/母因為思念過世的另一半而難受的時候,可以讓他們知道因為思念而難過流淚是正常的,不必刻意遮掩心裡的悲傷,或是逃避悲傷的情緒。如果他們願意說說心裡的感受,就聆聽他們訴說;如果不想說,就靜靜的坐在身邊陪著,讓他們有安全感也很好。就像每個人的個性不一樣,每個人的悲傷過程也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人會說很多話來釋放情緒,有的人是沉默的消化情緒。

 

  在父母情緒比較平靜穩定的時候,家人可以一起回憶以往和過世的父母相處的時光,在笑和淚中,去體會、感受雖然過世的「人」不在了,但是過去共度的美好時光和回憶不會消失,是會永存在心中,伴著家人繼續未來的生活。

 

過程會起起伏伏,如果嚴重影響生活記得求助專業

  可能有時候覺得父母好像慢慢恢復能量了,但是隔天會覺得他們又有些低落,這樣的心情起起伏伏,也是經歷悲傷過程會有的狀況,只要悲傷心情有慢慢的在調整,悲傷引發的生理反應有降低,就是在朝向復原了。不過也要留意的是,如果悲傷的心情一直沒有調適,影響到身體的健康,或是情緒越來越低落,就需要鼓勵父母就醫、使用心理諮商,配合藥物或是晤談來協助她走過這段悲傷歷程。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