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傷心理學-關於死亡的最後八堂課#第四課:無止盡孝道應對篇
滿滿幸福心理諮商所 吳辰禹諮商心理師
「虎姑婆」
「哎呀,你這個回收這樣整理會亂掉的,你是不是都沒在動腦啊?」李阿姨正生氣的跟其他的志工爭執,她也絲毫不介意旁邊的人正竊竊私語議論著她的個性:「你看她又來了,老是愛跟別人吵架,講的頭頭是道好像每次都是別人虧欠她一樣…」
我跟李阿姨在社區里民聚會認識,李阿姨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加上她個性比較強勢,希望別人照她的方式去做事。因為這樣的個性,里民中有些人並不喜歡她,李阿姨也因此在鄰里之間有「虎姑婆」的綽號,大家會私下議論她的壞脾氣。
「相知相惜的關係」
「嘿老李,你今天也來載你老婆回家呀!」、「李大哥,謝謝你上次幫我修腳踏車,現在騎起來順很多了!」
相反的,李伯伯溫和的個性與里民們有不錯的關係,李伯伯總會在活動結束前半小時到達,這段時間他會與大家聊天或者參與一些活動。
李阿姨跟李伯伯結縭30年,他們的個性互補,一個快、一個穩定。每當李阿姨話音剛落,下一秒李伯伯就知道她想做什麼。「老頭子你等下啊…」、「好好好,你想出去走走是吧,那我們帶一把傘,這樣才不會被太陽曬到。」
「驟然離世的另一半」
李伯伯今年六月因為心肌梗塞去世,此後李阿姨的個性變得更火爆,少了李伯伯的緩頰,鄰里跟她的關係也變得更差。
「小吳你看看我的孩子們,他們是不是不懂感恩,對父母孝順不是天經地義的嗎?老頭子丟下我以後,我把期待放在孩子們身上有什麼錯嗎?他們本來就應該照顧我,你評評理!」
「李阿姨,你的孩子做了什麼讓你這麼生氣?」
「我只是叫他們像他們老爸一樣,每天中午陪我去公園散散步,他們不是要上班就是有其他事情要處理。他們三個孩子排班一下、抽一點時間過來有什麼難的,他們就是要丟下我這個媽媽,根本不懂孝道!為什麼他們爸爸做的到,他們就做不到?」
聽了李阿姨的話以後,我心中有點為難。因為我了解這樣的要求對需要上班的子女來說確實有難度,但我也理解李阿姨遭逢老伴離世的驚慌失措,李阿姨用孝道作為籌碼,要求子女遵從的行為背後的原因。
無止盡孝道的要求,背後是「過度尋求關注」
伴侶的離世除了讓李阿姨傷心難過以外,也會讓李阿姨對於自身的死亡產生焦慮,透過無止盡的孝道要求,讓自己感受到被注意、受到特殊待遇,這些行為會讓李阿姨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一開始子女或許能夠出於體諒而配合,長期下來會有煩躁與受干擾的感受,所以比起配合,建立有品質的相處會是更好的解決方法,例如:陪伴李阿姨做志工服務、一起聊聊對親人的思念。當緩解李阿姨對於死亡的焦慮,孩子也能從無止盡的孝道壓力中喘息。
無止盡孝道的要求,背後是「爭奪權力」
爭奪權力是代表「我還能做的到」、「別人不能夠強迫我」,當面臨這樣的狀況時,子女能做的是先從衝突中緩和下來,減少彼此的摩擦,同時也放棄心中想要改變李阿姨的念頭。試著尊重李阿姨的想法,讓其分享心中想法,同時也說明自己能夠做到的程度,並傾訴自己的感受與限制。
無止盡孝道的要求,背後是「報復」
伴侶的離開對於李阿姨來說是一種歸屬感的消失,過去的她是「老李的太太」,現在的她只是街坊鄰居都討厭的「虎姑婆」。用報復的行為,讓周遭的人也感受到一樣的痛苦,李阿姨生氣的說「憑什麼只有我失眠,我睡不著覺的話你們一個也都別想睡好!」,子女在這樣的狀況下,需要協助李阿姨處理關係上的失落,因為如果落入爭吵的互動,反而會影響李阿姨僅存的親子間歸屬感。孩子可以試著這樣開口:「媽,我知道你很難過,也很不習慣沒有爸爸的生活,我們很在乎也很擔心你,我們可以聊聊嗎?」
無止盡孝道的要求,背後是「自暴自棄」
「自暴自棄」是經歷伴侶死亡帶來的一種習得無助,這種狀態對於上了年紀的父母來說容易帶來許多功能的退化,例如:「哀...我現在根本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去,反正吃了也沒意義」、「什麼事情都不想做,做了也改變不了什麼」。子女在這樣的狀況下可以多鼓勵父母,讓父母看到無力當中的力量,並且逐步陪伴他們一起累積成功的正向感受,孩子可以試著這樣開口:「媽~,雖然你沒有胃口,但還是要注意營養均衡,多少吃一些菜跟肉,現在不想吃沒關係,有胃口再吃就好」
透過李阿姨的故事,可以看見無止盡孝道要求背後的不同心理需求,也可以了解有些時候長輩要的並不是全然的孝道,而是不知如何表達、或是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只能以「孝道」為由讓子女聽見他們、看見他們、陪伴他們,如果能發現長輩背後的需求,並以相對應的方式互動,在家人離世的這段時間,彼此更能互相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