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但是,我還沒準備好你的離開」-談悲傷失落

「但是,我還沒準備好你的離開」-談悲傷失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翁聞惠諮商心理師

 

  生活的每一件小事,堆砌起來便成了關係中的獨特回憶,然而面對人生無常的離別,霎那間這些小事回憶起來都是這麼的刻骨銘心,思念如洶湧的潮水般翻攪著心中的悲痛…

 

「如果我當初的選擇不同,他是否就不會離開了?」

  在悲傷失落階段中,有個階段我們稱「討價還價」(bargaining)階段;此時會想找出一些可控的因素,試圖尋找不同可能性的結果。然而我們心裡都知道,每個結果都不是單一選擇造成的。在醫院工作中常陪伴家屬經歷許多生離死別,有些疾病或意外來的突然,往往家屬要理解疾病的原因、照顧方式及病程進展就耗費許多心力;此時若家屬也有自己的生活重心要兼備、無法全心投入陪伴,這樣的掙扎往往也會成為哀悼中的悔恨,形成了複雜性悲傷,因為難以接受自己當初的選擇。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限制,如果當初能意識到有更好的選擇相信我們是不會放棄的,因此請嘗試體諒自己當初的所知、所感,給予自己一份諒解。 

  你可以這麼做:與自己的內在對話:看見自己是這麼的重視他,如果可以多麼希望可以挽回這一切。試著邀請自己理解過去的選擇,當下的自己已經盡最大的力氣了。

 

「我以為我們還有時間…」

  面對離別的場合,醫療人員總希望有機會替家屬促成四道人生,所謂「道愛、道謝、道歉、道別」。然而過去不習慣的說出口的話語,一時要表達出來總是困難的。雖然我們知道時間無法倒轉,但「說出口的感受」能幫助我們情緒的流動,可以為自己尋找一個令心裡安適的儀式感;試著表達內心想傳達的感受,無論那是懊悔、心疼、想念、憐惜或生氣…,表達出來的當下也代表著自己可以正視這些感受。在悲傷失落的階段中,珍視與接納自己的感受也是療癒自己的重要歷程。

  你可以這麼做: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如果他聽得見,能否試著用自己自在的方式向逝者表達看看。

 

「我一直離脫離不了悲傷,我是不是病了…」 

  有的時候不只是親人,面對寵物或是重要他人的離開也會形成很大的離別失落。生活中各種習以為常建構出我們對生活的安全感與掌控感,當這些原本熟悉的事物消失時,也會衝擊到我們內在的焦慮,就像原本安穩踏著的土地受到動搖一般,要恢復安心與踏實總是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逝者離開的第一年,會經歷到第一個逝者不在的日子,此時請記得給予自己一些時間,允許自己的情緒出現,因為那些也是我們與逝者連結的方式,這些感受也提醒著我們對關係的重視與愛。

  你可以這麼做:請給予自己一段時間與空間,重新安頓自己的身心。請記得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哀悼歷程。

 

每個人的悲傷都長得不一樣,給自己悲傷的空間與時間

  面對突如其來的失落事件,頓失所依,把我們原本的生活重心完全的打亂,此時出現的悲傷反應不論是食不下嚥、淚流不止、感覺沒有力氣…等感受,並不是病了,而是需要重新適應逝者不在的生活,而這段歷程會隨著每個人的狀態、與逝者的關係而有個別化、獨特性的哀悼歷程,此時的我們不用與他人比較哀悼的時間長短、方式或情緒強度,因為每個人之間的關係緊密度都是獨一無二且無可取替。當面臨離別的悲傷,你可以嘗試用以上的內在對話,給予自己一段時間、空間,陪伴自己慢慢走過。

 

臺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