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迷路的送子鳥#2總是移植不成的她

迷路的送子鳥#2總是移植不成的她

伴旅心理治療所 鍾昀蓁臨床心理師


積極備孕卻始終無果的阿珍

  39歲的阿珍已備孕多年,哥哥和小叔都已經有了兩個孩子,讓阿珍好生著急。阿珍明白老公心裡一直很想要個孩子,雖然他總說順其自然,但阿珍很想努力試試看能不能滿足先生的心願,身旁的親友也常問阿珍何時要當媽媽,這些都讓阿珍備感壓力。事實上阿珍與先生一直在努力,從自然懷孕、各種中西醫、偏方調理都積極嘗試未果,直到2年前才開始踏上試管之路,前前後後經歷四次促排卵、五次移植,卻沒有一次著床懷孕過,阿珍的心情從一開始的滿心期待到一次次的期望落空,心想是不是沒機會了,卻又不甘心想再拼拼看,幾乎上百支的針劑她都能挺過去,唯獨移植著床就像一個爬不過去的山頭,怎麼努力都翻不過去……。

(本文案例為虛構案例,非真實案例。)

 

阿珍的「腦筋急轉彎」

  第一次來到診間的阿珍看起來很慌亂也很茫然,她剛開始打針,想到準備要移植,全身都緊繃,而且開始頭疼、頻尿、睡不好,一個晚上睡睡醒醒的,連感冒都找上門,換了幾個醫生都看不好,對吃藥也是膽戰心驚地怕影響胚胎著床。各種擔心夾雜困擾著阿珍,成天繞在這些煩惱中,當念頭轉不過去時,忍不住會想這一切是否值得?為了生孩子折騰多年,東奔西跑、吃了無數的藥,打了數不清的針,何時老天才會如她所願。

 

  我聽著阿珍的辛酸和無奈,感受著她的無助與徬徨,也陪著她一起檢查她的生活狀態,她說從備孕不順以來,感覺生活總是有忙不完的事情,工作每天都有堆疊如山的文件要她處理,回到家看到沒洗的衣服、碗筷,即便明明累得半死也無法不去洗,總感覺時時都匆匆忙忙、一刻不得閒,但實際從時間表去評估阿珍平日的行程,以客觀條件來看阿珍的行程算是合理,甚至她的同事親友都很羨慕她的生活,但為什麼她總是覺得閒不下來、很緊張呢?

 

  仔細了解阿珍的性格特質與生活習慣,我發現阿珍有著好強、愛面子的性格、很在意別人對她的看法,個性有點完美主義;尤其這幾年備孕不順,從人人皆知她作試管,到一次次失敗不敢提起,更強烈引發阿珍好強、不甘心的情緒,她總覺得別人都在背後偷偷地笑她,或是打從心底同情她,但她不想要被同情,她只想證明自己可以生寶寶,如同身邊的其他人一樣。而她平常的生活,總是希望一切都能控制得宜,她無法忍受眼下有未完成的事情,舉凡工作財務上懸而未決的事,或是小如打掃衛生的瑣事,都能讓她焦躁不安,心煩意亂,時常整顆頭煩到要爆炸,日復一日,漸漸地連入睡都有困難,甚至經常感覺人要抓狂。

 

被「阿焦」佔據主控台的阿珍

  笑稱自己是拼命三郎的阿珍說她已經焦慮成習慣了,平時應付生活所需都游刃有餘,但偏偏遇上生小孩這件事反而是一次次的挫敗,怎麼越拼命越艱難,拼到現在她已經有些混亂、茫然,如今是憑著一個不甘心而咬牙繼續撐下去的。她知道焦慮對移植不好,也一直嘗試轉移注意力,但卻徒勞無功,越叫自己不要想,反而越深陷憂慮無可自拔,她的腦袋是她無法控制的,該怎麼辦呢?

 

  於是,我開始跟阿珍分享「焦慮的腦身心運作模式」。焦慮其實是一種本能,用來幫助我們面對與處理壓力,適度的焦慮會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與促進成長,但是要看焦慮放在什麼層次上。回到阿珍的例子,當焦慮已經變成一種每天生活的慣性狀態,當有事情發生,無論大小事都會激發大腦-身體-心理一連串的反應模式,大腦發覺壓力(危險),便會傳遞訊號給身體呈現備戰狀態,心理產生焦慮情緒,而焦慮情緒也會反回饋給大腦跟身體訊號,身體同樣的會反饋訊號給大腦跟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無意識的焦慮習慣,像是淺而急促的呼吸。

 

  我跟阿珍開玩笑說「焦慮」就像一隻小老鼠,當我們不斷地在焦慮的循環中重複,就像不斷地餵食焦慮的老鼠,最後它會被養得很強壯、很肥大,就像駕馭我們「大腦-身體-心理」的小霸王,讓我們被它控制得不可自拔,長期下來它會吞噬我們的養分,破壞身體的健康,讓各系統功能無法正常運作。

 

如何讓「阿焦」停止佔據大腦的主控台?

  簡單來說,「焦慮」性格有一大部分是被我們自己「訓練來的」,那可以怎麼改善呢?我們可以同樣以訓練的角度去改善,從下面幾個方法開始:

  用順其自然的心態看待焦慮的反應

  請記得,焦慮是一種本能反應,不用很刻意的禁止自己想起擔心的事,因為對於焦慮習慣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甚至還會起反彈作用,越抑制反而想得越多,重要的是如何去面對焦慮的想法。

  經常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狀態

  發現自己正陷入焦慮漩渦中,有意識地「踩剎車」,可以運用腹式呼吸或是ㄧ個適合自己的動作,將注意力拉回當下,例如:舉高雙手做ㄧ個拉伸動作或閉上眼睛數10秒,然後回到自己正在作的事情上,為焦慮的連鎖反應踩剎車。

  練習內在的自我對話,嘗試改變想法當注意到自己在焦慮、擔憂的負面預期想法中打轉,我們可以問問自己「這樣想對我有什麼好處?」、「我要繼續這樣想嗎?」,為自己當下作一個較好的選擇,如果繼續想對「當下」的狀態沒有幫助,反而助長焦慮的擴大,那麼為什麼要繼續想下去呢?我能不能有其他選擇?這是焦慮習慣的人可以經常在心裡作的自我對話。

 

  很多人都說「道理我都知道,可是做不到」,這是很正常的,因為長期的焦慮會導致我們大腦-身體-心理啟動保護機制,保護機制會讓我們產生「自動化的焦慮」,所以我們會感到無法控制,會覺得「我沒有辦法不去想」、「我沒辦法控制就是會擔心」,因此要做的練習並不是「拒絕擔憂的想法」,因為它會很自然的來,我們要改變的是「因應擔憂想法的方式」。就像那隻焦慮的老鼠,當我們不再持續的餵養牠,它自然不會越來越肥大、大到足以吞噬我們的身體機能、影響荷爾蒙的正常運作。可是我們並不是要消滅它,因為焦慮的存在是與生俱來的功能,我們要做的只是不要把它餵養得太過強勢。

 

阿珍大腦的主控台後續怎麼樣了?

  那故事裡的阿珍後來怎麼樣了呢?當她了解焦慮的運作模式後,開始對自己的焦慮有了掌控感,並一一依循著上面的步驟,隨時自我觀察並作呼吸放鬆、每日的放鬆訓練,並且從生活的小事開始練習起,像是當她回家看到沒洗的碗,她會「有意識地」注意到自己自動化的焦慮反應又出現了,但卻能辨識它,運用呼吸、自我對話去調整面對壓力的反應,將焦慮變成一個暫時的狀態,而不會任由它持續壯大,一個狀態接著一個狀態,慢慢地整體的焦慮強度就下降了,身體也開始感到輕鬆,睡眠也跟著改善。你們知道嗎?這次阿珍移植成功,順利生下一個健康的小男寶呢! 

 

  焦慮可以改變嗎?答案是:可以的!透過不斷地練習,焦慮的人也可以慢慢學會變成懂得放鬆的人,讓焦慮變自然,讓放鬆變當然,健康自然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