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婚姻旋轉門 # 6 無性婚姻可能暗藏危機 伴侶拒性容易沮喪委屈

無性婚姻可能暗藏危機 伴侶拒性容易沮喪委屈

張璇 諮商心理師
 
  小倆口佳茵與先生這兩年幾乎沒有性生活,對於先生從肉食變草食,心裡一直有難言的委屈。「他在婚前多少還有點主動,婚後就開始對性事左閃右閃,尤其生完小孩之後,更是連碰都不想碰我,假日只想睡覺、上網、看片,好幾次都是我用盡暗示營造氣氛,即使如此,他還是性趣缺缺,被拒絕多了,我也不想再自討沒趣,老是熱臉貼冷屁股,漸漸就變成無性夫妻了,只好靠運動和看劇來轉移注意力。他說夫妻關係不一定要用性來維繫,強調自己沒有外遇、不是同志,也沒有在不高興什麼,只是覺得很累、懶懶的,想做點別的事,這陣子長時間居家工作,他迴避的理由更多了,我心裡常想,真正的原因…可能是我對他已經沒什麼吸引力了吧...」佳茵的表情有點哀怨,不只一次提到缺少性生活的夫妻不親密,還有雙方在性的話題上很難有交集。

性親密與婚姻品質關聯密切 

       在後現代社會,夫妻分房分床、性接觸頻率少或沒有性接觸的無性婚姻,已是稀鬆平常,日本一份調查數據顯示有35%的日本夫妻處於無性婚姻狀態中;加拿大約克大學社會心理學家Amy Muise曾經調查3萬名美國人,蒐集他們和伴侶之間的性行為頻率和幸福感狀況,研究結果發現,一週一次性生活的伴侶們是最快樂的,而頻率更高的伴侶,並沒有比一週一次的伴侶幸福。美國大學的性教育學者所做的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婚姻幸福的夫妻,只會將25%的快樂歸因於兩人有美好的性生活,但是婚姻不快樂的夫妻,卻會將70%的痛苦歸咎於性方面的問題。這幾個研究告訴我們,床第之樂雖然不是美好婚姻最重要的部分,對大多數人來說,依然是衡量伴侶關係品質重要的一環。所以,如果你也有和佳茵類似的想法並不奇怪,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無性婚姻。
 
       每個人都有親密和自主的需求,兩者常有拉扯,因此伴侶在性生活上出現困難其實是很自然的事。「親密」常讓人又愛又怕,有點抽象,又和「親近」差不多,有些人會直接聯想到性,或認為一定要經常有性接觸才算親密,但除了「性親密」,關係中的親密感還包含關愛、分享、信任、尊重、照顧、瞭解和支持。有時我們偏重情感上或生活上的親密,也可能突然變得比以前更在乎與渴望身體上的親密。每個人希望被伴侶重視和對方能回應我們的需求,所以向伴侶表達身體的需求和欲望也是一種冒險,如果提出的邀請被忽視或拒絕了,很容易感到自尊心受損、沮喪和有不被愛的感覺。

拒性原因複雜,常是多重導因

       迴避性接觸往往是多重成因的交互影響,不一定是外遇或伴侶的吸引力退減等單一因素,社會環境所造成的身心疲累也不容小覷,男人的拒「性」,常是因為性方面的表現焦慮或工作壓力過大;而女人的性冷淡,則多是因為在關係和情感層面,可能被某些心結卡住了,或受到某些性觀念的干擾,加上職場性別平權的變化,女性的工作壓力指數也變成影響夫妻性生活頻率的一個重要因子。簡述而言,工作壓力、生活中的焦慮、緊張、沮喪、健康情況不佳,或是過往不舒服的性經驗,都可能導致性生活減少。

夫妻談性很健康,需要建立開放式溝通
 
       性是情感、身體和情欲的結合,它的不協調往往夾雜著溝通上的困難或關係的緊繃。有些無性婚姻夫妻是因為不好意思或害怕談論性,或認為性愛應該是隨機發生,漸漸讓雙方都變得被動,等久了也就可有可無。
 
       如果「無性生活」的模式並非兩方都認同和可以接受,甚至已經造成一方強烈的痛苦、受挫,或自我懷疑,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透過婚姻諮商師引導雙方開展多一點「開放性」的討論,並從中增進對彼此性態度和身心需求的瞭解。如同處理關係中其他差異一樣,都需要信任重建、更多同理和聽見對方聲音的歷程。一旦在交流上更有安全感,原本的堅持就可能鬆動,促發新的對話。也許目前看似關係岌岌可危、深陷困境難以突破,但卻是個檢互動模式、活化婚姻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