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選舉過後,明日的太陽依舊升起-談選後的自我照顧與情緒調適

選舉過後,明日的太陽依舊升起-談選後的自我照顧與情緒調適

華人心理治療基金會 黃郁倩諮商心理師

 

選舉前-----

  「凍蒜!凍蒜!」、「非A不投!」、「唯一支持A!」

  小李滿懷期待A候選人能順利當選,也深信這場選舉是改變生活的契機。小李熱情參與各式競選活動、積極關注候選人的民調、投入了許多時間與精神在這場選戰中。隨著大選進入最後倒數,小李的情緒亦隨著候選人的選情起伏不定,漸漸出現焦慮、緊張、易怒的情緒,投票日的前幾天甚至出現了頭昏、心悸、失眠的狀況。小李的身心備感煎熬…

選舉後-----

  「怎麼會沒選上?不可能!!」、「沒有道理啊!肯定是選票計算出問題了!」、「生活沒希望了…」

  開票後,小李緊盯著電視雙手握拳、忿忿不平。擁護的候選人竟然敗選了…,小李當晚情緒激動,徹夜難眠。隔日更陷入了悲傷、失落的情緒,花了許多時間收看選舉相關的新聞,想找出落選的原因,但始終找不出能夠說服自己的理由。他漸漸的對生活失望、工作也無法專注,整個人無精打采,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與熱情…

 

  選舉前我們總能看見新聞、網路媒體、報章雜誌不斷播送選情,討論著各政黨及候選人的相關議題,人們開始關注社會議題、並欣喜生活出現希望的曙光與熱情,真切期盼自己支持的候選人能夠高票當選。這是選舉帶來的意義與美好,也是民主社會的展現、人們實踐自由與選擇的機會。選舉雖然是一個充滿多元的對話、期待和社會共鳴的時刻,但當人們愈投入選情、期盼愈深,也愈有機會在結果不如預期時,出現深刻沉重的失落感與無力感。

 

感到憂鬱、憤怒不平、興奮…,或許這些都是「選舉症候群」造成的

  如同故事裡的小李,在選舉投票日前夕及得知結果不如預期後,出現了焦慮、精神亢奮、無法接受、憤怒不平、悲觀、絕望、憂鬱…等情緒反應,小李除了劇烈起伏的心理狀態,甚至身體也出現疲倦、頭昏、心悸、失眠等生理症狀,這就是所謂的「選舉症候群」。通常「選舉症候群」隨著選舉落幕多會自然恢復正常,但仍有不少人並沒有隨著選戰結束而有改善,甚至漸漸地脫離原本的生活模式,出現情緒調適困難、身體不適的狀況。

 

  面對選前、選後的身心波動,可以嘗試以下幾點建議,盡可能的調適情緒、自我照顧,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與希望感,避免讓自己深陷於選舉帶來的失落低谷中。

一、減少新聞媒體或臉書等平台使用,不過度攝取選舉訊息,並避免於睡前觀看,從而減少情緒的刺激。

二、保持開放、彈性的思考,選前不過度理想化候選人可能為社會帶來的改變,選後不過度詮釋、猜想選舉結果對生活帶來負面的影響。

三、專注於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投入自己的興趣、喜好,從事可以為生活帶來喜悅、活力的事情,以增加對生活的可控感與希望感。

四、保持人際互動,尋求家人、朋友的陪伴與支持。透過表達感受可以有效地釋放壓力、減輕焦慮,並與他人建立溫暖的連結,以促進正向情緒的發生。

五、短暫遠離擁擠、熱鬧的城市,走向大自然。研究發現,至少花20分鐘待在一個有大自然氛圍的地方,能有效減緩腦中的壓力賀爾蒙、降低緊張感。

六、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運動,避免使用酒精、非法藥物等負面控制情緒的方式。

七、若發現自己或家人的身心狀態延續1~2週都無法恢復,應積極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讓身心的不適獲得舒緩,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無論選舉結果為何,都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

  選舉雖然是社會運作的一環,但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社會上會出現許多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身分。選舉過程難免會經歷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時刻,當下出現失落、懊惱、憤恨等負向情緒是很正常的,但別忘了這些都只是一時的,未來的生活才是長久的,積極的調適心情並在生活中保持正向、善待自己,不需要放棄努力,更不需要放棄一路勇敢生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