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與情緒靠近#6 別讓憤怒的情緒掌控了你

別讓憤怒的情緒掌控了你

呂宜芳 諮商心理師

  朗朗與太太結婚快一年,兩人還在適應、調整彼此的生活模式與步調,然而因為生活習慣的差異,常有意見不同的時候,面對這樣的狀況難免會有情緒,加上太太性子比較急,會急著想要解決摩擦與分歧,但是在對太太滿滿的情緒當下,朗朗則會想要避開,因為擔心這樣下去兩人只會吵架,因此都用沉默、忍耐的方式面對,覺得忍一忍就過了。面對朗朗的沉默,太太就會更著急,覺得朗朗不說清楚,問題怎麼解決。
 
  長久以來朗朗用忍耐的方式面對兩人的互動,漸漸的也累積了許多不滿,覺得自己都已經忍耐退讓,太太還想怎樣,加上最近工作壓力較大,朗朗常常不小心就情緒失控、對太太憤怒發火。
 
  面對朗朗情緒的失控,太太很害怕,覺得朗朗怎麼變了,以前明明不是這樣子的。朗朗也對於自己突然的憤怒與失控情緒感到自責。朗朗來到諮商室,希望透過心理諮商幫助自己避免再有情緒失控的狀況發生。
 
情緒因應模式的形成,與過往經驗有關
  朗朗習慣在面對可能引發爭吵的事件時,透過沉默、避開和壓抑憤怒情緒的方式來避免衝突,然而這些累積在心中的不滿與憤怒,並沒有好好的被解決,忍耐久了就會再也壓抑不住的爆發,而這樣的模式,其實與朗朗過去的經驗有關。
 
  在朗朗的記憶裡,小時候家裡總是吵吵鬧鬧,爸媽幾乎天天都在吵架,不吵架的天數不超過十隻手指頭。因此朗朗從小就提醒自己,吵架是不好的,會把家裡搞的烏煙瘴氣,面對可能引發吵架的狀況,例如意見不同時,朗朗都會選擇避開並壓抑自己內在的情緒。
 
  我們現在情緒的因應模式,其實都與我們過往的經驗有關,過去的經驗與學習,造就了我們現在的情緒應對模式,然而以往學到有效的模式,卻可能隨著我們面對的事情變多變複雜、壓力變大,而不再適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學習新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去面對情緒。
 
當過去壓抑情緒的應對模式,不再發揮效果時
  朗朗過去在與太太交往的時候,即便不開心或是發生爭吵,這樣的模式確實幫助兩人避免衝突,但是結婚之後,兩人朝夕相處,過去那些因為害怕爭吵衝突的事件無法再逃避了,面對太太著急想要解決的態度,朗朗那些壓抑的情緒不斷的累積直到再也受不了而情緒失控,反而讓憤怒影響兩人的關係。
 
會破壞關係的不是情緒,而是表達情緒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各式各樣的情緒,不管是讓我們感到快樂的,或是那些帶給我們不舒服的情緒,它的存在其實都有它的目的,例如:當感受到生氣與憤怒時,代表這件事情可能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或是我們的界限被侵犯了,它其實是一種對我們的保護跟提醒,因此如何好好消化這些生氣與憤怒的情緒,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練習的,避免憤怒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像火山爆發一樣爆炸,為我們的關係與生活帶來不可挽回的毀滅。
 
  其實表達生氣跟憤怒,並不會破壞關係,會破壞關係的,是我們表達情緒的方式,如果我們能夠適當的處理自己的憤怒,就不會把憤怒情緒丟到別人的身上,要別人來幫我們消化。
 
試著面對自己的憤怒
  會情緒失控,是因為對於自己的情緒不會覺察跟踩剎車,當你能夠意識到憤怒情緒出現時,才能夠知道如何駕馭它。
 
  1. 覺察憤怒的出現
  在生活中練習注意,哪些事件發生時,情緒容易會有起伏,並在那些情緒裡,辨識出憤怒情緒,當能夠辨識出憤怒情緒時,才能夠在它出現時,知道如何去面對它。
 
  1. 為自己喊暫停
  當知道自己的憤怒會在哪些情況會出現時,也才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憤怒長什麼樣子。當感覺到憤怒在升高,在它失控前,先幫自己喊停,並想一想面對這樣的情況,什麼樣的方式可以幫助你,避免憤怒上升到臨界點爆發?例如:暫停當下的話題;離開當下的環境。
 
  1. 與憤怒共處
  找一個不會有人打擾、覺得安全的空間跟位置,讓自己好好的與憤怒共處,簡單來說就是:自己一個人盡情的憤怒吧!不爽就罵出來,想大喊就吼出來,想捶東西就捶捶抱枕或是不會傷害到自己跟破壞物品的方式。
 
  1. 了解憤怒底下的原因
  當憤怒好好發洩之後,冷靜下來想想,自己在憤怒什麼?發生什麼事了?當能夠清楚知道是什麼樣的想法讓自己憤怒,才能知道自己在意的是什麼,情緒也就比較能緩和下來,同時可以想一想,面對這件事情自己期望怎麼做,比較不會感到憤怒?
 
  1. 表達憤怒情緒不指責
  當能夠做到上述的步驟時,代表自己已經清楚憤怒怎麼影響自己,這時候不妨去跟對方好好的表達,說說是什麼讓自己感到憤怒、對這件事情有什麼期待,切忌不要讓對方只感受到指責,因為這樣對於情緒的表達與兩個人的關係並不會有幫助,只會激起另一次的爭吵。
 
  不妨試著以以下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與需求:描述客觀訊息+描述個人感受+具體做法。
  例如:當我聽到你說____的時候,我覺得很生氣,因為我覺得你沒有重視我,我希望你可以在下次的發生同樣事情的時候也考慮我的感受,你覺得呢?
 
  當我們感到憤怒時,試著面對它,並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它,才不會讓憤怒與不舒服的情緒累積,進而破壞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