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疫情下的心理健康議題--如何減少心理健康不平等現象

疫情下的心理健康議題--如何減少心理健康不平等現象

沈晏羽 臨床心理師
 
為何造成心理健康不平等現象

       研究調查發現75%到95%低社經地位的心理疾病患者,無法接觸或使用心理健康服務資源,且即使在高收入的國家也有相同的現象,顯示國家資源在整體心理健康服務建置的投入不足,而讓資源的可近性降低,因而造成這群人無法獲取應有的心理健康服務。且除了經濟因素以外,這群人也因自身疾病的關係而經驗到社會的汙名化與歧視,甚至家人與朋友也都遇到同樣的問題,更加深心理健康不平等的現象,甚至影響了受教育、工作的機會,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今年世界心理健康日即以此為主軸,探討目前存在的心理健康不平等現象,甚至世界衛生組織也提出國家應以建置心理健康服務基礎建設為主要目標,來預防與減少心理健康不平等的現象。

疫情下的心理健康不平等現象

       新冠肺炎的發生,造成許多人失業、收入減少、教育中斷及醫療資源缺少等,保持社交距離及隔離也可能令原先就有相關精神疾病的民眾加重精神症狀及負向情緒的表現。因新冠肺炎的發生,女性在疫情期間失業的比例比男性高出許多,原因可能與女性長期在職場遭受產能及性別上的歧視,以及無法負荷疫情期間居家辦公之家庭照顧責任而自願性離職有關。在各國調查及研究中都發現,因疫情緣故,居家辦公或隔離都使人們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多,家暴的案件變多,但進行電話通報的次數卻降低,可能與人際之間的交流減少或是家暴者對於受暴者更加的全面控制有關。

       除上述議題外,新冠肺炎也帶來了其他的心理議題,比如因感染和疾病所造成的死亡,對倖存的家人所帶來的哀傷治療議題;以及因為經濟受到影響所帶來的失業與安全感的議題;甚至是因保持社交距離所造成的社會隔離議題等,這些都對原先就處於在經濟、社會弱勢地位及有心理相關疾病的人來說影響又更擴大。

如何預防或避免不平等繼續擴大

1. 讓弱勢族群獲得更多的支持
       目前調查發現,無法接觸到心理健康服務的原因在於可能是因個人的狀態或疾病未達到能夠接受心理健康服務的標準或是等待的時間太長,因此除正規的醫療服務外,能再提供其他的心理支持服務,來協助弱勢族群度過疫情當下的難關。

2. 連結學校、工作場所以及社區
       與醫院和診所一樣,學校、工作場所和社區環境對於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服務也很重要。疫情爆發時,醫療資源幾乎全數供給確診的病人,造成病房及門診降載,因此如醫療系統能與社區連結,方能達到病人分流,且在疫情期間仍能夠提供非新冠肺炎病患相關心理健康服務,而非只有急性病患才能獲取醫療資源。

3. 提升民眾對服務的信任感
       目前針對心理健康服務,第一步最先想到的仍是藥物治療的問題,但其並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人們可能對於心理健康服務不熟悉,所以使用動機較低,因此第一步須先建立民眾對服務的信任感,來增進使用服務的頻率。

4. 重視人們的生活經驗   
       人們面對疾病的生活經驗才是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核心,因此我們須明白人們才是自身問題的專業者,而透過人們對自身經驗的述說,來調整並提供更適合的心理健康服務內容。

結語
    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已兩年餘,疫情仍舊在各國肆虐,變種病毒層出不窮,而世界上社會不平等及健康不平等的現象仍持續在發生及擴大當中,因此心理健康不平等之現象必須被重視,並且立即做出改革,使能提供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務來照顧因疫情深受困擾的人們。


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 關心您
https://www.taipei-psy.org/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