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神聖的自私」-照顧者的自我照顧

「神聖的自私」-照顧者的自我照顧

                                                                                                                                                    林德慧諮商心理師
 
     「照顧」常常是「長期且長時間」的過程,即便剛開始可視為甜蜜的負荷,但隨著照顧時間的拉長,對照顧者的身體、心理、社會、自我方面都可能造成沉重的壓力,在高壓與疲憊的夾擊之下,進而加劇家人間的衝突等狀況。因此,讓照顧者有空間紓壓,對於照顧者本人、被照顧者及整個家庭來說都是非常重要。
     「神聖的自私」-照顧者有時會將全副心力都用在「付出、利他」,而忘了也要好好照顧自己,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偶爾從自利的角度出發,自己健康了,才有能力提供長期的家庭照顧。
以下提供一些自我照顧的策略:
  1. 重視自己的生活品質
       照顧者的心理與生活品質是長期照顧家屬的基本,也是根本。維持平衡充足的飲食、睡眠與運動,良好的生活作息與習慣,對於穩定和平衡自己的情緒與精神狀況很有幫助,特別是睡眠非常重要。
  1. 維持適度的人際互動,與社會連結
       健康的心理狀態與健康的人際關係狀態有關,照顧者留意自己是否因投入過多時間心力在照顧家人,而忽略了適度與社會連結的需求。保持一定的社會參與,能避免自己有被孤立的感覺,也避免逐漸從社交中退縮。
  1. 找時間與空間做自己,做些自己喜歡且享受的事情
       適時整理一下自己每天時間使用的情況,有否挪一些時間,單單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回顧自己的生活?這部分若情況允許,可與親近的家人相互分工,取得一些喘息的空間。讓自己從壓力情境中移出來,暫時放下心裡的重擔。滿足自我是身為人的尊嚴及權利,切勿因此陷入深深的罪惡感。
  1. 覺察重複出現的負向情緒與想法,進行放鬆呼吸
       在照顧過程中,情緒易受被照顧者的影響,產生罪惡感、忿恨、焦慮、挫折、壓力大到喘不過氣等感受。嘗試讓身心狀態重新獲得整理,猶如電腦Reset的概念,引導自己從外在現實環境,轉向對自己身體的覺察,透過調整呼吸頻率,進行腹式呼吸的活動約3至5分鐘,可暫時放鬆與舒緩壓力。
  1. 尋求情緒出口與抒發管道,連結社會資源及專業協助
       壓力過大時,認知思考容易出現瓶頸,情緒也較脆弱。若情緒不穩定、易怒的情況變高,可能是累積的壓力過大導致。找人說話可以釋放些負面情緒與對壓力的感受,找好友聊聊、撥打關懷專線、尋求心理諮商專業的協助是需要的,幫助整理自己的思緒,度過這一關卡。
  1. 覺察並適時調整自己對疾病、對被照顧者的看法,以及對自己的期待
       每天給自己一些正向回饋,能夠提振生活的士氣。在看待被照顧者的情況時,聚焦在他們正向的改變、沒有惡化的部分。面對疾病,多接觸相關資訊,能夠降低對疾病不認識所產生的焦慮感。每過一段時間,照顧者可以整理這段時間覺得情況有進展、有進步的地方,並接納無法達成及情況未明的部分,調整對整體情況不適當的期待。
 
       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生活的品質,照顧者更需要隨時覺察自己的情緒與壓力狀態,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與身心狀況,好好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