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浮生中的意義感
2019年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首次被發現,並在2020年迅速擴散至全球,帶給這顆藍色星球巨大的社會恐慌;2022年初,俄烏衝突爆發,戰事、傷亡新聞畫面震懾世人的同時,能源與糧食危機、經濟與政治動盪如海嘯般席捲世界;接連的天災人禍中,更有人開始憶起、聽說所謂「末世預言」,更讓人們內心的無助、不安更添一筆。我們忍不住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以及自己身在世間處境的意義,像是為什麼要遭遇這些事?為什麼要付出這些代價?這些苦難有什麼意義?
在諮商室中,「已經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自殺風險的來談者常有的告白。自古以來,無意義感是常見的自殺行為徵兆之一,人類似乎普遍渴望生活的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追求意義」和「無意義」之間的矛盾
多年致力於存在主義治療的心學理學者Irvin Yalom曾提出,人類一生中有共同的四大終極議題(ultimate concerns),其中一個便是生命本質的無意義(Meaninglessness)。
自古以來生命的意義始終是哲學家思考、著作的重要主題,追尋意義似乎是人的天性,似乎意味著缺乏意義的人生是苦澀、乾涸、不知所以的,但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漸漸揭示人類的誕生和死亡,對於這個世界不特別具有意義,人類在無意義的地球上追尋意義,於是產生了矛盾與失落。
然而,此題無解嗎?轉向內心尋求專屬個人的意義,就是一種促進心靈滿足的可行方式。
尋求個人專屬的意義感,促進心靈滿足
透過利他、實踐理想、發揮創造力等方式,人可以發揮身心靈的潛力,在達到自我實現的同時活出當下;雖然當代的環境充滿個人難以掌握的混亂、未知、不安穩,但在亂世浮生中,我們仍能決定和追尋專屬於自己的意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