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網?迷惘?虛擬世界的吸引力
虛擬的網路世界讓許多人流連忘返,但根據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國內網友約有十五%出現網路成癮症。網路成癮者以男性居多,年紀集中在廿多歲,大都是大學以上高學歷的資訊相關工作者,每天上網時間高達三至五小時。
由國內八十多位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和社工們成立的「心靈園地」網站,原本是提供網友線上諮詢精神科相關症狀。在申請成為網站會員的一份問卷中,心靈園地特地詢問網友八項問題,順便篩檢是否有網路成癮症,結果發現網友的成癮比率超過十五%。
這八項問題分別是:一、是否會全神貫注於 網路或線上服務活動,並在下線後仍繼續回想上網情形。二、覺得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才能得到滿足。三、曾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網路不成。四、當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會覺得沮喪、心情低落或是脾氣易躁。五、花在網路上的時間比原先意圖的還要長。六、為了上網而甘冒損失重要人際關係、教育或工作機會的危險。七、曾向家人、朋友或他人說謊,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程度。八、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試著釋放一些感覺,例如無助、罪惡感、焦慮或沮喪(891026中國時報)。
網際網路的發展真的為我們帶來許多的希望與快樂。可是,網路也帶給我們需多的問題、壓力與焦慮,網路犯罪、網路色情、網路上癮、網路退回、網路孤立、網路外遇、垃圾郵件、網路謠言、網路上癮症、網路色情、網路併發症、網路賭博、網路購物狂、網路疏離症、網路假民主等問題(中國時報,民89;王智弘,民89)。
至於「網路成癮」美國心理學會雖已於1997年正式承認其問題嚴重性,但目前對於網路成癮的診斷並無一個共同認定的標準,一般而言我們談到「網路成癮」都會都會聯想到Kimberly Young,他可以說是開啟網路成癮實徵研究調查的第一人,Kimberly Young認為,在所有上癮診斷中,「賭癮」是一種無涉及到中毒的「衝動控制失序症」其狀態是最接近網路成癮的。
二、易產生網路沉迷現象的使用者:
(一)藉由網路中的聊天交友活動或e-mail來維繫網路人際關係,取代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二)為了逃避現實生活中挫敗的角色,或是應不良的生活層面: 如害羞,缺
乏自信等。
三、「網路成癮者」的症狀:
具有「網路成癮者」特徵的高危險群,通常也會有其他衝動控制障礙(Impulsive Control Disorders)。通常可見以下三種:
(一)難以自拔的上網渴望與衝動
(二)永難滿足的上網慾望
(三)難以忍受離線空窗期
四、青少年階段網路沉迷的類型:
(一)社會型網路沉迷:
待在網路人際關係中被關懷、被認同。容易造成危險網友關係,網路援
交,價值觀混淆。
(二)非社會型網路沉迷:
為了逃避生活中的不足,如人際交往焦慮與學業成就挫敗,易轉為憂鬱現
象。
五、影響中學生網路沉迷的最大因素:
(一)使用時間
(二)生活壓力
(三)憂鬱傾向
六、解決之道:危機就是轉機
(一)強化學校輔導管道 :關懷與覺察。
(二)強化家庭支持系統:溝通。
(三)設立使用界線: 協助孩子時間管理,增加人際互動。
參考文獻:
中國時報(民89,4月20日)「網路十大罪狀」,第10版。
王智弘(民89年11月)。網際網路對助人專業帶來的契機與挑戰。2000諮商專業發展學術研討會-邁向新世紀的諮商與輔導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王智弘(民91,11月) 諮商心理師培育課程之遠距教學與遠距督導策略。「諮商與心理治療實習和專業督導」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王智弘 (出版中) 網路諮商、網路學習與網路督導:學校輔導人員專業發展新趨勢。學生輔導雙月刊。
一、令人流連忘返的虛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