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妄想型精神病的適應及處置技巧

撰稿人:吳文正
日期:107年6月21日
 
變調的幸福人生與家庭
       阿龍現在已經退休,並且把家族事業交給下一代經營,外人看來,阿龍有讓人羨慕的美好人生。阿龍出生在平凡的家庭,自高中畢業後,努力打拼事業,在三十而立之年時,娶妻生子,事業蒸蒸日上,在事業穩定後,經常與太太、小孩到處旅遊,外人提起的旅遊勝地,他總是可以評論幾句、分享經驗,別人以為他不再去旅遊,是因為他不想重複旅遊相同的地方,沒有興趣。其實呢,阿龍心理一直有個揮之不去的煩惱,他發現在這幾年的多次旅遊中,太太總是熱心的照顧旅行團一起同行的外人,有時開心的聊天,有時並肩同行,甚至吃飯時也會幫忙夾菜,這些看似平凡的貼心舉動,他突然覺得身旁美麗能幹、風韻更盛年輕時的妻子,是不是已經有外遇了?
       阿龍雖然心理有煩惱,也憋了好幾年,總是覺得家醜不可外揚,絕對不應該向小孩或外人說,最後實在憋不住,在某一天晚上,趁小孩都不在家的時候,怒氣沖沖地向太太質問外遇的事情,沒料到,太太不但不承認,反而怪罪他的疑神疑鬼,認為他疑心病太重,沒有證據亂指證,認為他應該去看看醫師。阿龍想,太太跟別人在一起表現熱絡,比跟自己在一起時還熱情,如果這不是外遇的證據,那什麼才是外遇的證據呀?阿龍氣不過,自己受這麼多委屈,還被扣上有病的帽子,真是無法再忍受下去!就決心把此事公開,讓大家評評理,於是去找跟太太交往的男性,要他們當面對質並承認兩人外遇的事情,又要求小孩子們必需站在自己的同一邊,也另外跑到精神科醫院去醫師面前證明自己沒有病,要求開立精神正常的診斷證明書。阿龍甚至在看報紙刊登的夫殺妻的社會新聞時,故意地意有所指的說,有外遇妻子的下場就是這樣,讓太太與家人感覺非常害怕與不安。阿龍這些行為,突然讓家庭氣氛變得非常尷尬與凝重,同時也產生彼此的對立與衝突。
 
家庭的變調與人身安全
       這時的阿龍,應該是罹患在精神醫學診斷上所稱的「妄想型精神病」,主要的特點是以配偶外遇為主要的妄想內容,雖然發病年齡從18歲到90歲都可有,但常見發生在40歲左右的年齡,此種疾病比「思覺失調症」更為少見。由於阿龍將所有的不滿多半指向太太,少部分針對他認為外遇的對象,過去阿龍雖然是一個大家公認的好人、好先生、好爸爸,也從不喝酒或吸毒,身體保養得宜,沒有任何的暴力行為。但家人還是非常擔心阿龍會在衝動下做出什麼傻事情,可能傷害了家人或其他無辜的外人,當然也擔心傷害他自己。由於阿龍在沒有任何證據下而持續堅信太太外遇,也為此事而與太太、小孩們發生衝突、怒目相向。此時家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可造成傷害的器具,例如菜刀、剪刀、榔頭等都應收好在櫥櫃中,避免隨手可得。另外避免造成彼此衝突的情境,例如直接指責阿龍有精神病、應該去醫院就醫看病等等,在彼此情緒都緩和時,面對阿龍的情緒,針對他的委屈,與委屈所衍生的不被相信、遭受指責有病、伴有情緒困擾或失眠症狀、失控的言語暴力或行為等,表達理解與同理,協助阿龍就醫接受診斷與治療,以緩解阿龍的妄想病情與危險性。但是,有時面對突發的暴力言語,甚至可能的暴力行為,那又應該如何處置?在暴力言語或行為的當下,可以採取法律上的介入,方法有二種:一是依據精神衛生法所明訂的強制送醫、鑑定、安置、住院等流程,辦理全日住院,以處置危險性與病情,直待病情改善、危險性顯著降低後出院返家,接受後續的居家治療或公衛訪視。但若在出院前經精神科專科醫師評估後,有強制社區治療的必要時,另外安排強制社區治療。另一方法是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打113婦幼專線,請警察協助處理,依據不同情況,聲請緊急、暫時、或通常保護令,再依據保護令其中一項的精神治療,協助病人接受必要的治療,以改善妄想病的病情與暴力危險性。
 
治療目標與家庭適應
       即使目前精神疾病的療效,已經因為科技發展有快速的進步,藥效佳而且副作用少,但難免有部分病人的病情仍然無法緩解改善,因此,治療的目標需要調整改成以病人的良好適應為目標,包括家庭、職場、社會的適應,例如在本故事情節中的阿龍,可以協助他轉念,將專注於過去他認為已經發生的外遇事情,轉變為專注於目前與未來的生活,顧好家庭、職場、社會的目標,例如當個好爸爸、好祖父、好人、好老闆等等,而對於最關鍵的夫妻相處,則必須加強夫妻間的良好溝通與互動,重新建立彼此的互信與關懷,尤其是太太部分,盡可能減少發生懷疑或猜忌的場合,例如私下或當阿龍的面前與男性有熱情的言語或動作,雖然即使只是一般社會情境的禮貌關係,最好也儘量避免。當然,在全家面臨這個困難的調適期間裡,最好還是與精神科專業人員保持好的聯繫與溝通,以維持阿龍包括藥物在內的各種治療,如此,若有任何困難發生時,可以隨時獲得適當有效的諮詢與處置,以解決臨時可能發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