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團團媽真心話之新手育兒心情隨記 9

團團媽真心話之新手育兒心情隨記9

親愛的寶貝 你是我最好的學習對象 謝謝你讓我變得更好

林皓雯 諮商心理師

       我是個心理師,一邊工作一邊育兒,我的孩子團團是個調皮的小男孩,常為了他一個頭兩個大,雖然辛苦但甘之如飴!
       過去我被視為專家,曾幫助過許多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但老實說「育兒」這件事真的不如想像中輕鬆!應該是說,本來就知道帶孩子會很辛苦,但當真正懷上孩子、將孩子抱在懷裡時,才知道這份責任隨之而來的各種家庭小劇場情節上演才是讓人崩潰的開始!!

 [別再說我們憨慢!他不笨,他只是需要幫忙]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知道寶寶即使很幸運的能夠健康出生,3歲前的各項身心發展才是寶寶日後成長的重要關鍵,爸媽需要有敏感度定期幫寶寶評估每一階段是否有遲緩的狀況,必要時需盡快求助醫療,讓寶寶盡早接受早療相關課程,才能幫助寶寶順利發展各項能力。不過,現在的早療評估服務已經很進步,即使父母自己沒有定期評估的觀念,但家有小寶寶的爸媽,在帶寶寶去打預防針的同時,醫院(衛生所)除了會幫寶寶測量身高體重頭圍外,也會加入身心各項發展評估量表,幫助爸媽定期檢視寶寶發展的狀況。記得自己以前還很認真,每次在打預防針前,我還會特別把寶寶手冊拿出來翻,針對裡頭提到每個月齡的各項動作發展一一核對,甚至提早開始幫團團做下個階段的訓練。
 
       團團大約1歲半時,團團的保母第一次向我提到團團的語言發展有比較慢,要團團仿說有困難(仿說即是寶寶會模仿大人說話),當時團團只有爸爸、媽媽、嘎嘎(狗)三種有意義的詞,但我查了一下相關資料,每個寶寶的語言發展速度都不同,且團團的理解能力沒問題,可以聽懂我們的指令,應該可以再等等。且說來也是緣分,在團團7、8個月大的某天,我突然在網路上看到有一間語言治療研究所的研究生在徵研究對象,想要觀察8-9個月到1歲3個月的寶寶語言發展的狀態,我只要定期上傳我跟團團互動的影片,研究團隊就會給予回饋與建議。我當時覺得太好了,有一個團隊可以幫助我了解團團的語言狀態,告訴我怎麼引導孩子,於是那幾個月我真的很認真的拍了很多我跟團團互動的影片,也很幸運每次團團的評估結果都是正常,雖然1歲半前後團團的語言發展就沒有十分明顯的進步,但因為我參加過這個研究,知道團團的語言能力沒有問題,所以當時我是很有信心,相信只要再給團團一些時間,團團就會慢慢發展出他該有的語言能力。
       經過了半年來的觀察與嘗試促發,也諮詢了一下當時的研究團隊怎麼誘發孩子說話,我發現團團有慢慢出現發出許多不同的聲音,也可以聽懂指令,但字彙量還是很少,我們甚至為了增強說話動機還祭出只要說出什麼單字就送玩具車的重本誘因,還是很難讓團團開金口,這讓我十分緊張。1歲9個月打預防針時,還特別諮詢了兒科醫師,但醫師認為每個孩子的發展速度都不同,現階段只要會叫爸爸媽媽就可以了,不用太擔心。但隨著日子慢慢過去,眼看媽媽群組裡的同齡孩子一個一個都變得很會說話,還能跟父母聊天,公婆也說鄰居家的孩子年紀比較小都會說話了,團團怎麼這麼”憨慢”還在咿咿呀呀,你說我這個做媽的會不會焦慮。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我這輩子已飽受比較之苦,從小就要跟人比身高、長大比成績、出社會比工作,不想自己的孩子再被比較了,但是當孩子發展落後真的太多時,我們還是會有懷疑與不安,不是一句我們不要跟別人比較就可以內心安定的。當媽之後我其實不求什麼,只希望孩子健康平安正常發展就好,團團自出生以來身高體重就在後段班,也被保母嫌棄過好難養,但因為這跟基因比較有關我也強求不來,不過語言這塊我就納悶了,我跟團團爸也算多話的人,家中很難有一刻安靜,平常也都有念故事書給團團聽陪他玩,但要他學習說話卻好困難,這個能力一直出不來。
 
       老實說從感覺團團發展得比較慢到覺得他真的需要協助而決定求助醫療,這一路走來真的有很多內心掙扎的過程,畢竟我們做父母的,誰希望自己的孩子被認為是有問題被貼標籤的,我們恨鐵不成鋼阿~但如果他真的需要幫助,我是否真要因為自己的面子或是社會眼光而延誤了他的治療?在我內心還在天人交戰不知道是否要找醫師做早療評估時,身邊的親友都勸我們不要太擔心,特別是老一輩的阿公阿嬤都會覺得:「只是大雞慢啼拉!那個誰誰誰也是2歲半以後才開口,不用擔心,長大自然就會說話了拉!」,但誰能夠跟我保證到了那個時候,孩子真的能發展出他該有的語言能力?而我又該要等多久呢?

[早療評估之路~原來連做評估及安排治療都要等等等]
 
       帶著這些不安,我知道自己不能就這樣一直等待下去,2歲3個月後,我決定直接找專門看發展遲緩的兒科醫師作評估,醫師表示2歲左右的孩子應該要能表達約50個詞彙能力,但持續觀察團團至2歲5個月,團團仍只有約40個詞彙,語言發展確實有比較慢,因此,醫師幫我們遞件排了聯合早療評估。沒想到,好戲還在後頭,事情的發展沒我想的那麼簡單,我們送件之後,醫院表示因為排隊的人很多,所以排到我們做評估大概是5個月之後的事,我聽到當下心裡一陣驚訝,覺得也太誇張了吧~如果真的有遲緩,5個月都可以做好多次治療了,為了一個評估要排這麼久也太折騰人了吧。在醫院的建議下,我們求助早療資源中心,想知道哪間醫院可以比較快排到評估,但發現資源中心也沒有完整的資訊可以查,索性我就自己找了一間比較小、離我們家比較近的地區醫院跑去試試看能不能排評估。當時因希望孩子能夠盡快接受治療,所以不管掛號、評估要來回醫院幾趟我都完全配合,1個多月過去好不容易全部的評估都做完後,確定孩子需要職能及語言治療,但又被告知要再等4個月左右才能安排到治療時段時,我內心又翻了無數的白眼跟崩潰,當下真想抓起治療師的衣領要他再說一遍,那種感覺就像是你告訴我我得了癌症,卻要我等4個月才能排到治療,這..像話嗎?評估要等、治療也要等,等待期也太久了~我無法接受阿!!!~雖然之前工作時就有耳聞醫院的早療服務不好排,但真的輪到我需要時,我也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資源的有限性及被迫等待的煎熬感。最後醫院建議我們可以先去診所做治療,我立馬google到住家附近一間風評不錯的語言復健診所,診所在知道我們的需求後也很快的就在1個月內安排了第一次治療,終於,來來回回歷經了5個月的醫院診所轉換與評估,總算可以展開我們的早療復健之路。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兒童健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