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團團媽真心話之新手育兒心情隨記10

團團媽真心話之新手育兒心情隨記10

親愛的寶貝 你是我最好的學習對象 謝謝你讓我變得更好

林皓雯 諮商心理師

       我是個心理師,一邊工作一邊育兒,我的孩子團團是個調皮的小男孩,常為了他一個頭兩個大,雖然辛苦但甘之如飴!
       過去我被視為專家,曾幫助過許多家長處理孩子的行為問題,但老實說「育兒」這件事真的不如想像中輕鬆!應該是說,本來就知道帶孩子會很辛苦,但當真正懷上孩子、將孩子抱在懷裡時,才知道這份責任隨之而來的各種家庭小劇場情節上演才是讓人崩潰的開始!!


[早療評估是在檢視孩子狀況還是檢視父母的教學成果?]

       自己在做心理工作,特別清楚家中有特殊狀況的孩童,父母在照顧上會特別辛苦,應該要給父母更多的支持。在經歷過多家醫院的多次評估後發現,原來帶孩子去做評估是一件好有壓力的事情,雖然是孩子在接受評估,但是當孩子不會做或做不好時身為媽媽的我內心會有一種被批判的自責感受,好像是我們沒生好還是沒教好,那過程反倒像在檢視父母有沒有教會孩子各種能力,變相成了一個父母教養成果評估。團團在接受評估時,媽媽我在一旁看的比他還緊張,時常急得好想插嘴,但我知道不行,於是內心好多OS.一直在跑,「yes!對!就是這樣,很好!!」、「喔~天啊~他考這個,我沒教過你,我真糟糕~」、「這題你也不會!!這有很難嗎?」「這個你不是會?跟我在一起你會阿~現在測驗怎麼不會?」…我強烈奉勸各位有準備帶孩子去做評估的爸媽們要有心理準備,不要太玻璃心,確實孩子會進到早療評估代表有部分能力落後所以才來接受評估,但真正進到評估的現場後,你會發現評估的面向非常多元,很容易意外發現除了我們自己關注的落後事項外,原來還有其他我們家長沒有注意到,但也需要幫孩子培養起來的能力,這時我們通常就會突然很自責,好像我們沒有顧好孩子,若再加上有些治療師的語氣及態度就是一副「媽媽這樣不行喔~」的口氣提醒家長平常就要幫孩子多練習,不能只想靠治療,很容易就讓媽媽的玻璃心崩潰了。此外,因為測驗的時間很短暫,孩子在外面的表現不見得是當下治療師看到的全貌,有時候也不必太過執著於評估者當下的某些判斷。像我們某次在測驗時因為團團真的不會操作,嘗試了幾次失敗之後還是不對,最後他就只好說他不會,治療師認為團團的挫折忍受度太低要加強,對於這樣的評價我當下其實有點情緒,可能是因為我一直以來就知道團團是個沒耐心又比較急躁的孩子,要是平常他早就沒耐心的跑掉,不然就大叫了,但測驗當下他有意願嘗試沒有逃跑就已經很棒,且嘗試過後失敗也真的找不出答案後就說不會,也沒有氣急敗壞,對我來說團團已經進步很多,所以聽到當下會有很強烈的反差感受。(好啦~我承認就是當媽之後變得很玻璃心,只有我才能說孩子不是,別人說我就會不蘇湖拉~)
 
       自己回想起這段帶著團團到處去求醫評估的過程,老實說奔波來奔波去的真的很辛苦,本來也想說是否真要搞那麼大,自己累就算了,連團團也要跟著累,但也是因為真的很擔心團團的語言發展,為了求一個答案讓自己安心,也想及早安排課程,給團團多一點的刺激幫助發展,所以還是決定走這一遭,還好團團最後的評估報告結果是臨界/邊緣遲緩,與同齡差距不大,醫師表示只要搭配治療課程,平日再依照治療師的建議給予一些互動刺激,團團就可以慢慢跟上,聽完評估結果之後我也比較安心,心裡比較有個底。不得不說,團團真的很乖,有時候看醫生要等很久,團團雖然坐不住會跑來跑去,但也不會因此就發脾氣,每次去評估前我都叮嚀團團要聽醫師(老師)的話,團團也真的很認真配合沒有喊累,還覺得很好玩,即使評估過程中因為某些測驗一直遇到挫折,他也沒有因此就放棄不想繼續接受評估或不想去醫院,真的要很感謝團團的體貼與懂事。
 
       經過這些早療求醫的經驗,真的會建議父母們要多多陪伴孩子注意孩子的發展狀況,即使工作再忙無法陪伴,至少要定期把寶寶手冊拿出來核對一下,不要用自己或長輩其他非專業人員的過去經驗來判斷孩子的發展有沒有問題,畢竟醫師才是專業,若真有狀況遲早都還是得面對,早點發現早點處理不要讓自己內心有懷疑,當父母心中有任何懷疑時,先找醫師評估就對了。此外,如果孩子確定真的有發展落後,就可以先請醫院安排療程,沒有一定要有評估報告才能做治療,只要門診醫師評估確定有治療需要,就可以安排治療師評估及後續治療,建議可以多詢問幾家醫院或診所適合的治療時段,大部分醫院的治療時段只有白天,診所有提供夜間的治療時段,適合雙薪無後援家庭或是已經上學的孩子,也可先上衛生福利部的發展遲緩兒童通報及個案管理服務網查詢合格的醫院或復健診所喔!我們自己的經驗是因為當時去就診的醫院是人很多的教學醫院,聯合評估要排很久,所以我就先找家裡附近的地區醫院做一般健保評估(沒有評估報告那種),評估後治療師就幫忙排治療了,但因為醫院內的治療也要排很久,所以後來才改去診所,治療了3個月後才排到教學醫院的聯合評估。
       此外,早療資源中心也是一個很棒的資源單位,各縣市都有類似這樣的單位,除了可以諮詢孩子的狀況及提供早療資源外,他們還有疑似發展遲緩兒童巡迴輔導服務可以申請,不管孩子有沒有確診遲緩,只要家長覺得有需要,就可以提出申請,老師會直接到家中或保母家裡評估及上課,每個月1次,也會教導家長(保母)怎麼提升孩子不足的部分,團團很喜歡這樣的課程,我跟保母也都獲益良多,我覺得這也是有需要的家長們可以多多利用的免費資源喔~

[早療之路~感謝其他媽媽們的陪伴 原來我不孤單]

 
       為了幫孩子盡早安排到治療課程,我特地請假配合診所合適的上課時間,也希望透過每周固定的上課時間,讓團團盡快適應上課的環境及治療師,加速團團的語言發展。可能也是因為上課很有趣,又有其他年齡相仿的孩子一起學習,團團很快地就愛上了治療課,幾乎沒有什麼適應期,我原本還擔心他在沒有我的情況下會不會害羞無法上課,沒想到幾次下來,團團就已經把診所當自己家,常時間還沒到就想自己開門衝進教室不想理我了,每次下課也都捨不得離開教室,要治療師請他離開他才捨不得離開,假日他還不時會嘴裡一直叨唸著他還要上課,別的不會,治療這兩個字倒是變得滿會說的。
 
       因為怕家長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及表現,治療過程是沒有開放讓家長陪伴的,所以每次帶團團去上課後,其他的家長跟我一樣哪也去不得,只能在外頭等,等著等著大家就在門外聊起天來,也從一開始的生疏招呼到後來可以彼此談論孩子狀況或心事,一步步建立起了彼此間的情誼。因為陪伴孩子接受治療的多半是媽媽,所以媽媽們之間的話題更是聊不完,感覺每次去診所就好像是去參加紓壓大會一樣,大家對自己的孩子、先生、婆家甚至是鄰居都有大大小小的抱怨可以說,像大家最討厭的一句話就是「大雞慢啼」,許多媽媽們都說被長輩的這句話給耽誤了,每次一提起就氣得不得了。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的互動還滿有益身心健康的啦,因為照顧家庭及孩子真的不比在外頭工作輕鬆,尤其孩子又有醫療需求,總得有個人要犧牲多花費一些時間及力氣在照顧孩子上,有時候家人還不見得體諒或看見媽媽的付出,這時候來到診所跟有相同角色的媽媽們一起咒罵一下先生、碎念一下公婆,也算是一種不錯的情緒宣洩方式。(PS.團團爸我都沒有偷罵你喔~我只有說實話而已 哈哈哈~)
       雖然跟醫院內看到的早療孩子相比,在診所內接受治療的孩子,發展問題比較沒那麼嚴重,但我覺得有時候這也正是父母的困擾之所在。聽了許多媽媽談及自己孩子的狀況,我發現我們多數的孩子在外觀上及短暫的接觸過程中其實看不出來有什麼狀況,父母若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很難早期發現身心有異狀,大部分是等到要上學了或是上學後,家長開始發現孩子能力與其他同齡孩子落差太大,或是在學校老師發現孩子適應有狀況需要進一步評估時,才會知道原來孩子需要的是早療。但在還不清楚孩子有狀況時,有些父母會以為是孩子不服管教,就用指責孩子的方式如「你怎麼這麼不聽話」、「為什麼別人行你就不行」等話語企圖要求孩子跟上學習、學好規矩,等知道孩子身心有狀況後才知道原來是誤會一場,不是孩子不想表現好,而是他們暫時沒有做好的能力。因此,我覺得家有特殊孩子的父母在育兒路上會有很多的心路轉折與煎熬,除了需要花費更多心思與耐心等待孩子,以及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腳步學習新的照顧方式外,也還得要堅定自己的意志才不會被其他師長或路人的無心之言或是孩子的發展停滯期擊垮,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兒童健康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