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情侶坐在諮商室中,一個人安靜抿著嘴、眼底藏話,卻沒有想開口的意思,剩下的那個,雙眼都著急的能噴出火、口中唸叨的滿是困惑和生氣。其實他們都帶著情緒而來…
起初的相愛是真的,但或許是因為喜歡,或許有其他的原因,很多那些本來在意的事,在相處中微小且細緻的不舒服與困惑經常被忽略。傳統社會的溫良恭儉讓,不去說不去談,或是過於委婉晦暗的表達,難以讓愛情一帆風順及長久,更不可能行雲流水地昇華成親情。
有些人說,他們會溝通,為何感情還是不斷打結? 仔細聽他們說,發現話是說出來但偏偏沒說進彼此心裡,也沒真的說清楚自己所思所想所感。任誰都知道,生氣與指責會激起人們自然的防衛心,但有時真正讓人燃起表達自己的動力,往往都是「忍不住」和「氣憤絕望」,有些人甚至好像非得死心絕望,才願意講出自己最忍讓、最委屈的事情。有些各自在意的事情,若在感情前段就讓對方知道,這對關係的經營有多好,偏偏凡事沒有早知道。
經過無數碰撞,人們後來慢慢明白,自己隱忍、累積太多情緒換來的可能是對方指責你為何不早點說,此時說與不說,好像都是為難,甚至某些時候伴侶關係中還參雜一些路人甲,讓你多體諒對方,字字句句令人越聽越委屈,氣最後都算在了這段感情上。
感情不能靠你追我跑,光是建立願意彼此慢下來溝通的習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次又一次開拓好的經驗,是很重要的。或許有些情侶在聊別人的事就能客觀溝通討論,但一轉到彼此相處模式,卻又被很多習慣性的腦補,遮掩了耳朵眼睛,只能收到片面的訊息。
有時一句話裡同時有「我對你生氣」,跟「我很在乎你」兩種訊息,但吵架時往往只能被聽見負面訊息。 我們不能預設立場,覺得對方跟自己交往很久,就「非得」、「應該」、「必定」懂自己心中所有的小糾結。也許有人會問,這樣就不能對伴侶有所期待嗎?這還算什麼感情?如果期待跟一個有讀心術的人在一起,這個盼望落空的機率很大,我們可以去期待,當你明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時,對方能夠有心、有意願試著去理解,儘管不能完全懂,但至少有「想」去聽,去問,甚至去確認,去核對。
有趣的是,某些伴侶諮商的案例中經常可以發現,A講的話,B聽完,重述的內容似乎大同小異、沒有錯漏,但進一步解讀卻發現兩人的重點居然天差地別。好多的誤解、情緒,其實來自於我們很少跟自己的伴侶確認,他聽到了什麼、理解到的是什麼,而他決定要做的行為,跟我們實際上希望的落差又在哪裡。
說到此處,我們可以發現伴侶關係當中,在溝通這件事情底下,更基礎的就是懂自己。偶爾有空,可以問問自己。
「我說的,是不是我真的想表達的?」
「我表達的,能不能讓對方真的明白我的情緒、我的在乎、我不可能放下的原則,還有是否足以表達自己能退能讓的地方在哪?」
常見卻也很可惜的是,慢下腳步來看,人往往對自己並不足夠理解,或是常常誤判自己的狀態,不明白自己有多麼在意某些點,又或者更令人難過的,是打從心底不覺得自己的這些「在意」跟「不舒服」值得被好好重視的,原生家庭的舊傷混著一段感情的新傷,帶著傷痕去愛、去打滾。
偶爾,在一段感情中,某個他或她可能會說,沒事,其實不介意包容對方多一點、都聽對方的、無所謂。這話聽起來,貌似大氣又溫暖,但為何傳到對方耳中,卻如此冰冷。
伴侶吵架,最忌諱一句「算了,隨便你」 上述這句話是真的的機率有多高,不在意的比例有多高,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更多時候,他或她其實心力交瘁,或是不忍再撕裂這段情感,往往在誤解最深時收手、停話,然後在深不見底的角落,打上一個又一個的心結。
要願意理解對方,也真的理解了,那樣的包容才不會成為摧毀感情的隱性炸彈,輕率或無力感所引發的包容忍讓,究竟是真的,還是只是一種逃避溝通的方式,這是在所有關係中我們經常需要反思的。
伴侶,永遠是一加一的關係,溝通是兩個人的責任,感情也需要雙方的參與。所有關係和感情中,每個人的情緒都是真的、都值得被尊重,沒有誰先誰後,只有不斷地學習理解自己的情緒、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才能也讓對方試著更多的明白自己,也進一步有機會在磨合中用更真實且柔軟的一面碰觸彼此。
「別以愛之名,耗損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