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正受到無聲的傷害
余佳容 諮商心理師
佩芬上了國中後突然失去了過往的開朗活潑,下課總一個人躲進房間,也不再與家人分享學校生活。媽媽本來以為只是青春期的小彆扭、沒有多加在意,直到最近佩芬常藉故身體不適不去學校,但去看了醫生又沒生病,問她是不是學校發生什麼事也避而不談,無計可施下,媽媽只好帶著佩芬來找心理師談談。
佩芬在治療室中仍是沉默著,於是我也靜靜地陪伴她、等她準備好。終於她緩慢地開口了:
「我覺得我是個很討人厭的人…」
「怎麼說?」
「班上沒有一個人想跟我玩,沒有一個人想跟我同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我就是個很討厭的人吧………」
原來,上了國中後佩芬在班上被孤立,這也就是她不想上學的主因。
「有時候,我寧願他們欺負我,也不要把我當成一個透明人。」當佩芬說出這句話時,我十分心疼,一定是無法承受的孤獨感才會迸發這樣的念頭,尤其是國中正重視同儕關係的時期,相信每次去學校對她來說都是非常難受的經驗。
其實佩芬遇到的問題並不罕見,孤立不像霸凌如此危急,因此也比較難被發現,或者不小心忽視了它的嚴重性,但「孤立」確實正在慢性的傷害孩子的自尊與情緒,所以作為老師及家長真的需要好好重視這一塊。
我們會發現,擁有某些特質的孩子確實容易遇到被孤立的問題,例如:
1.在人際社交中較為被動、消極,或是缺乏社交技巧者。
2.個性較內向敏感或情緒控制不佳的孩子。
3.體格較矮小、發展較遲緩或有肢體障礙者。
4.成績優異,被同學歸類為「老師喜歡的乖寶寶」者。
而家長可以做的是:
- 傾聽與陪伴:平時多傾聽孩子的聲音、多陪伴孩子,讓孩子知道不管如何父母都會陪著他。這樣在有事情發生的時候,孩子才願意與父母訴說、有個抒發情緒的出口
- 開放的溝通: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覺,儘量避免一昧地對說教。例如:孩子分享同學在考試作弊得高分好羨慕,通常父母聽到就直接開罵了,但其實可以試著引導孩子表達更多想法「為什麼會羨慕同學得高分呢?對於作弊這件事情你怎麼看呢?你覺得一直這樣可能會有什麼後果?」
- 避免造成二度傷害:孩子在外受傷的心需要我們好好呵護,要小心別再度刺激到他,或是讓孩子誤以為我們在責備他。例如父母可能心疼孩子而語氣激動,或者希望孩子學會自保而說「你怎麼不懂得反抗」,但這樣容易讓孩子在受傷之餘,誤解自己還必須承擔「不會保護自己」的罪名。
- 鞏固孩子的自信:抓出孩子的優點,讓他知道他是很棒的,不要因為同儕的關係而否定自己,自我價值是建立在自身,而不是外界對你的評價。
- 鼓勵孩子看書、培養興趣:讓自己沉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之中,安頓不知所措的心,也可以藉此培養專長與建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