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乖寶寶,媽媽的小惡魔
余佳容 諮商心理師
諸多青少年個案中,有一部分是家長獨自前來與我討論教養議題,原因可能是孩子抗拒諮商、或可能家長也難跟孩子啟齒要找心理師。因為若要家長承認親子之間有問題、需專業人士介入,彷彿就是承認自己是個失敗的父母、自己的確拿孩子沒有辦法等等的內在衝擊。
每周三晚間都會出現在諮商室的小芸媽媽就是這樣想,她坐下來先嘆了一口氣,表情侷促似乎有些不知道從何說起。要說小芸是個有問題的孩子嗎?但在學校每個老師都稱讚她,認為小芸不但成績優異、做事可靠,個性還十分體貼善良。但她又確實有些問題,像是對待家人十分不耐煩、情緒起伏大,只要媽媽對她有所約束就會激烈反抗,跟在學校彬彬有禮的她相去甚遠。
小芸媽媽對這個情況很傷心,不知道自己是在哪一塊出錯了,才讓小芸用這種態度對待自己,相較起自己,小芸跟學校老師還比較親近。小芸媽媽說道:「我去參加家長會的時候都覺得很尷尬,老師一直跟我稱讚小芸,但我腦海中就浮現她在家裡跟我大小聲的樣子,我也很難跟老師討論小芸的問題,因為在老師眼中她這麼棒哪來什麼問題?我要是硬去指出她的問題,好像我這個媽媽在雞蛋裡面挑骨頭一樣。」
小芸媽媽的煩惱並非特例,其實青春期的的孩子通常敏感脆弱,他們在學校會約束自己、力求表現以尋求權威人士的認可,但回到自己熟悉的場域後就會褪下偽裝,流露自己真實的面貌,甚至把在外累積的委屈往家人身上傾倒,有時這就是孩子在家情緒失控、行為乖張的原因。
青少年正在探索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距離,面對相對安全與穩定的關係,孩子不會害怕反抗與碰撞,而面對不穩定的關係,則會加小心翼翼相處。
如果您的孩子也有類似的情況,首先需要明白,青少年正面臨身心上的巨大改變,雖然身體與智能巨幅成長,但心智成熟度卻略有差距,所以此階段的孩子情緒起伏大是正常的。如何與青少年好好溝通,可以試試看以下的方法:
1.給親子關係留點緩衝:
多傾聽孩子的感受、減少權威命令,溫和堅定地溝通,不要逼迫孩子立刻順從,其實青少年的孩子沒有想像中的難溝通呢!
2.建立有一致性且有效實行的家規:
孩子在學校的生活作息較為單純,有明確的上下課時間、清楚的行為規範,甚至有嘉獎或警告,所以對於孩子來說較好理解與遵守。但回到家中如果父母的管教態度較為不一致,有時對孩子非常嚴格,但當孩子抱怨或反抗就又不用遵守,就會讓他們在被約束時會嘗試以反抗、發脾氣的方式來測試家長的底線。所以與孩子討論生活規範,並且「有效實行」是非常重要的。
3.寵愛孩子但不要溺愛:
孩子在家與在學校表現不一致,也有可能是因為家長太過溺愛,讓孩子習慣任性地對待父母、不負起自己應有的責任。所以日常生活中可以適度地要求孩子承擔家務,最簡單可以從打理自己開始。對待父母的態度也要有所限制,不能任意妄為。
4.教導孩子如何適當的表達情緒:
當孩子因為不服管教而出現親子衝突後,常因雙方都在氣頭上而阻斷了溝通,而當孩子認為沒有人了解自己時,情緒就會更加不穩定。所以請家長試著冷靜下來,後與孩子討論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有什麼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法來取代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