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孩子不是故意的,而是真的做不到
余佳容 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不能帶自己喜歡的刀子去學校,我又不會傷害別人?』
『不是我不想認真,但老師講課真的太無聊.....』
焦慮的母親帶著這位男同學來找我,因為他總喜歡帶蝴蝶刀去學校且屢勸不聽,讓老師們很頭痛。而據男同學所說,帶刀去學校不是為了傷人,純粹因為覺得上課太無聊,無法忍受下只得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來轉移注意力。
男同學帶著委屈又憤怒的眼神走進來『我都已經知道你要講什麼了!你不要再用輔導老師那套跟我講話了,我也不願意這樣啊!』
在會談的過程中,我發現男同學只要與大人相處,就會擺出「準備挨罵」的狀態,「習慣了挨罵」這件事,讓他形成自己怎麼做都不對的自我挫敗感,而逐漸用反抗及放棄去回應這個世界。『這個也不行那個也不行,那我到底可以怎麼樣!』
男同學不解大人們為何『限制』他想做的事情、『要求』他必須忍耐無聊、『命令』他遵循某些規範;而當然家長及老師也不解,為什麼其他孩子都做得到、就你故意唱反調。
幾次談話後我發現男同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特徵,這樣的青少年可能表現出「無法靜下來坐在位置上」、「對『刺激感』特別感興趣」、「衝動控制困難」、「交友困難」、「反抗世俗」等行為,也常因此被評價為「懶散、叛逆的孩子」;但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要他『專心』是真的做不到,而非故意唱反調。
面對這樣的孩子,通常我們會建議家長增加孩子學業以外的成就感、不要過快用慣用的思維去評價孩子的行為及想法,先試著同理再一起討論替代方案,例如用『我以前也覺得上課很無聊!』取代『哪有上課不無聊的啊!』,並與孩子商量「就算上課聽不下去,至少不要干擾同學及做出危險行為,可以做一些靜態的活動像是塗鴉或寫字。」
試著去了解他的世界,陪他一起找出與「大人世界」的磨合點。
後記:男同學及家長在了解自己的不一樣後,目前在森林學校打工換宿,用自己的方式和這世界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