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性別心理師的療癒之路#1 我是一個同性戀孩子:「三心二意」,讓我重新與家人更靠近
「 嗚嗚嗚…嗚嗚嗚…」電話這頭的我,泣不成聲。 「到底怎麼啦!你快說啊?」阿姨說道。 「嗚嗚…沒關係…妳不用說…說話…妳聽…聽就好…」我繼續哭著說道。 「怎麼了!你是不是跟男朋友分手了?」阿姨著急地問道。 啪噠!手機就這樣掉在地上,而且這是我第一台智慧型手機!!!僵住兩秒後,我顫抖地撿起手機。 「妳…妳怎麼會知道…」我疑惑問道。 「唉,不是只有我知道,你爸其實他早就也知道了」阿姨嘆了口氣,回應道。 電話那端傳來阿姨(爸爸女友)的聲音,語氣中仍有許多擔心與疑惑,而我的思緒已經飄到好遠好遠…
我是一個同性戀孩子:「三心二意」,讓我重新與家人更靠近
嚴苛、難溝通、脾氣暴躁,偏偏我是很不怕死的類型,每每跟他撞得遍體鱗傷,他就是家裡的大王,總是用言語或棍子教我怎麼做人。出外地唸書後,我們之間的距離更遙遠,每次回高雄當他去車站接我時,我們交談最多的內容,是沈默。
直到大三,在一場心理劇中,我崩潰著對著扮演我父親的輔角說,「這是你從小到大一直壓在我身上的期待,我不要了,我要把它還給你」,那一刻,我好像第一次可以自在地呼吸。
那次返家,我鼓起勇氣跟我父親提起這場心理劇,並把積壓在心裡十幾年的感受,一股腦兒地傾瀉出來。父親只是聽著,沒有多說什麼,而我已經哭得不成人形。
「我…我要把它還給你,這是你一直放在我身上的期待,太多了」我拿起沙發上的抱枕,流著淚把它舉到我父親面前。父親看著抱枕,時間彷彿凍結在這一刻。
不知道過了多久,父親伸出手把抱枕接了過去,「嗯,我知道了…」他說,從那時起,爸爸的輪廓似乎更鮮明了些。
時光轉輾,從那一通打給阿姨的電話,又過了兩年…
過年時,我跟爸爸還有阿姨三人坐在高雄大遠百電影院外的地毯上,等待入場,聊著我的未來生涯,這是我與爸爸關係修復一些後,最常聊的話題。
「嗯…畢竟你已經走在比別人辛苦的路上」爸爸話鋒突然一轉說道。
「蛤?」我疑惑了一下。
「咳咳…我是說你並不一定能結婚,也不會有小孩能養你,痾…所以你更要有好的發展,才能照顧好自己」爸爸說。
頓時我紅了眼眶,簡單幾句話,甚至還有點笨拙,卻道出了他對我的關心和在乎,原來爸爸是這麼這麼的愛我。
我們常說同志子女出櫃,同志父母入櫃,同志親子關係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情,而我們是如何走到現在這一步的?我用了「三心二意」的方式,去嘗試拉近與爸爸的距離。
一心、讓他安心
歸功於報章媒體大肆渲染,爸爸最擔心我染上愛滋病,因此我會適時聊自己的愛情觀,像是單一關係、固定性伴侶、安全性行為、定期篩檢等等…,雖然當時我們還無法直接聊我的感情狀況,但是談論價值觀可以讓他了解我的想法,並減緩他的焦慮。
二心、時時關心
跟爸爸講電話真的很彆扭,所幸line解決了我的困擾,兩三天慰問一句他的生活近況,噓寒問暖,並且當他在家族群組分享訊息時給他正向回應(真的,就算只是一個貼圖也很好!)人都喜歡被肯定與重視,即便人在南北兩地,我也能將心意送到他心坎裡。
三心、抱持耐心
同志父母面臨許多內心煎熬和社會輿論壓力,會轉而對同志子女有許多質疑與挑戰,我試著去同理我爸的惶恐不安,他真的沒辦法一步就走到認同與接納我,認同真的急不得,需要時間去運作與發酵。
一意、傳遞心意
剛出櫃時的父子關係真的非常尷尬,我試著約他吃飯,創造互動機會。「一起吃飯」在我們文化中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好方法,雖然飯桌上有點不自在,話題少了些,然而見面三分情,也釋出了我想跟他靠近的訊息。
二意、親子情意
同志父母很害怕孩子「變成同志後」就成為陌生人,而這一切都來自對未知的恐懼,我試著讓爸爸知道,不論如何我就是他的兒子,不論愛異性還是同性,我的本質都沒改變,當我在他面前真實地做自己,才能去除更多隔閡。
親愛的同志孩子們,要讓家人接納與認同,本就是一條艱辛漫長的道路,但請不要放棄,清晰看見踏出的每一步,我們都比昨天前進了一些些,這樣就已經很棒了哦!
讓我們用同理貼近彼此,別讓恐懼掩蓋了彼此之間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