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成癮的世界#2 「網癮的難以自控」手機給我就好了啦!

成癮的世界#2
 「網癮的難以自控」手機給我就好了啦!

四季心心理諮商所
 蘇琮祺 諮商心理師/所長

 

  什麼時候可以讓孩子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呢?

  根據《親子天下》在108年所進行的網路調查結果發現,超過六成的孩子在中小學階段就已經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

  但在孩子尚未擁有足夠的能力之前,就輕易地把手機交給他們,不只讓父母對如何管控孩子的使用方式感到困擾,更製造了許多親子間的摩擦與衝突。

------------------------------------------------------------------------------------------------------------

 

  在寂靜的夜裡,小文的房間傳來一陣陣的爭吵聲。

  看著電視的爸爸,擔心地望向房間的方向,記起媽媽剛剛交代的話:「你每次講話都很大聲,這次讓我跟小文講就好,你看你的電視。」

  「你把手機給我拿來喔!現在!」滿臉漲紅的小文,對著媽媽怒吼。

  媽媽一手握著半年前買給小文的手機,一手指著小文生氣地說:「當初你怎麼答應我的?每天只用30分鐘。現在呢?不吃飯、不洗澡、不睡覺,甚至連學校都不去了!你到底是想怎樣啦?」

  「就叫你把手機給我,給我就好了!」今年剛升國二的小文拿起床上的枕頭,像要殺仇人般地向媽媽丟去,接著像發狂似地大聲尖叫。

  聽見母女激烈衝突的爸爸趕緊衝進房間,然後像老鷹捉小雞般地把瘦小的小文給抓住:「妳是瘋了嗎?妳到底要鬧到什麼時候啦?」

  一向寡言但疼愛小文的爸爸,邊流著眼淚邊把情緒失控的小文給抱進懷裡:「妳倒底是怎麼了啦?」

  「手機給我就好了啦!手機給我就好了啦!」吼叫過一陣之後,小文閉著眼睛,無力而重複地說著。

  在輪番地對抗之後,衝突逐漸平息下來。小文累到睡著,而爸媽則是徹夜難眠。

  爸爸躺在床上,流著眼淚自責地:「要是當初不要買手機給他,可能就不會這樣了。」

------------------------------------------------------------------------------------------------------------

 

  不管是在學校演講或諮商所裡,時常聽到類似小文狀況的孩子。這時候,我心裡就會冒出「預防勝於治療」這句話。

  當孩子出現明顯的網路沈迷甚至成癮的現象時,就已經不是沒收手機或關掉網路可以解決的問題了。接受醫療處遇與諮商資源的協助,是解決嚴重網路沈迷問題的必要策略。

  想避免孩子成為案例中的小文,請你在給孩子手機之前,先評估孩子是否具備下列三項基本能力:

一、自行安排生活

  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前,孩子必須能先妥善地安排生活作息。建立吃飯、運動、睡覺與學習等生活起居的規律性,是評估孩子是否有能力持有手機的基本條件。如果無法自動完成這些基本的生活要求,你很難期待孩子在擁有手機之後,還能夠好好地完成這些事情。

 

二、養成多元興趣

  在擁有自己的手機之前,孩子需要先培養各種不同的興趣。手機是吸引人們注意力的強力磁鐵,幾乎所有生活中的無聊空虛,都可以透過手機獲得「暫時」的安撫及填補。要是孩子在拿到手機之前,沒有養成除了手機以外的興趣嗜好,給了手機,你就很難再把手機收回你的手上。


三、自我調節情緒

  給手機之前,要先引導孩子學習情緒調節的能力。網路能讓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同溫層,不管你有再奇怪的想法,再難以抒發的情緒,總是能在手機網路上找到被支持的地方。因此如果沒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學到好好覺察與表達自身情緒的能力,上了網路,孩子沒有機會學習情緒調節,未來在面對現實生活困境時,便只好再度躲回網路的世界尋求支持,加深孩子的網路成癮的行為。

 

  給孩子手機,從不是件難事。

  怎麼讓孩子放下手機,才是最困難的所在。評估孩子是否有放下手機的能力,才是你在給手機之前最該問的關鍵問題。

 

{文中案例經大量改編,為不同事例之混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