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師陪你自我成長#4 越「錯」越勇,從經驗中成長

越「錯」越勇,從經驗中成長

胡綺祐 諮商心理師
 
  有天下午,我走在校園的長廊上,回想起童年的一段經驗。
 
  大約在我小學高年級的時候,有次家人準備要吃晚餐,我去廚房幫忙端魚湯,正當我快把魚湯端上餐桌時,一不小心手滑了一下,湯灑了出來,弄得餐桌都濕濕油油的,我還來不及去擦拭,便聽到了一句斥責:「吼!越幫越忙!妳先去旁邊啦!」後來如何善後已不太記得了,只留下害怕、沮喪的深刻心情。
 
  會想起這段回憶,是因為剛結束和小光的會談,聽著小光述說自己在餐廳打工的不順遂,他提到:「我真的很怕犯錯,但我卻一直在出錯!」我試著協助小光探索重複犯錯的原因,發現並非來自工作任務的難度,而是小光的焦慮情緒所導致,而這樣的現象不只發生在工作裡,生活其他的事項也是如此,所以小光總是對自己不太有自信,常常認為自己無法把事情做好。
 
  關於「犯錯」,馬上聯想到的是什麼呢?或許是被責罵、被嘲笑、被看不起、感到羞愧、感到歉疚、對自己失望……等。我相信沒有人喜歡犯錯,大家都期待自己能把事情做好,所以面對犯錯,人們會感到焦慮、恐懼、慌張、逃避、掩飾,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再試著回想一下,當過去的自己犯錯時,是如何被對待的呢?「嗤!怎麼那麼蠢,連這個都不會。」、「都是你害的,我們才會這麼麻煩!」、「閉嘴,不用解釋了,你有什麼資格說話!」、「認清事實吧!你看你是做不到的!」以上幾句話,你熟悉嗎?
 
  因為這些話語,人們對於犯錯有所恐懼,也因為記得了這些話語,我們會形成對犯錯的複雜信念,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也會貶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例如:「別人會不會笑我?」、「我真的好差勁!」、「慘了,他們一定覺得我很笨!」、「都是我造成的,我覺得很抱歉。」小光正是有著這樣的心情:「我只要出包,同事就要來幫我收拾,我真的感到很抱歉,他們一定覺得我能力不好。」,他繼續說:「我很氣自己,怎麼都做不好,我有點不想去打工了,我想我真的學不會……」
   
  面對害怕犯錯常見的行為模式有:「退縮」。因為心裡想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於是,很多事情都害怕再嘗試,進而形成了一種負向的自我概念:「反正我就是沒辦法做好」,長期下來,不僅原本的任務無法完成,能做的事也越來越少。另一種是「防衛」,因為太害怕犯錯,所以在出錯時急著拒絕承認自己的疏失,進而跟他人爭辯,反而讓原本想幫忙的人被推遠,徒留自己在原地,一樣也無法前進。小光也開始有退縮的傾向,想放棄這份工作,也對自己產生了負向的定義。
 
  我試著與小光一起討論每個犯錯的當下,他的感受、想法及因應行為,慢慢地,小光意識到,面對犯錯的心態,正是讓自己掉入犯錯迴圈裡的原因。
 
  於是,我們開始練習在犯錯的當下,先進行情緒的調適,透過呼吸調節,協助讓自己焦急的心情稍作停頓,試著在工作中重新再來一次,或暫時請他人協助。接著,在每一次犯錯之後,紀錄下來可能犯錯的原因,並虛心領教改善的方法,同時「視犯錯為經驗,而非評價自己的定論」,我跟小光說:「你只是這件事『暫時』還沒有做好,不代表你整個人都不好,也因為發生了這樣的狀況,才能有讓自己有進步的機會。」最後,我邀請小光回想,從剛開始去餐廳打工到現在,有沒有哪些其實做得還不錯的地方?他發現自己並非都只有「錯」,還是有「對」的部分,也看見了那個願意努力的自己!
 
  當小光調適了心情,調整了心態,我再次見到他時,他靦腆地表示,雖然偶爾還是會出錯,但頻率降低了,現在的他比較不受焦慮、慌張的干擾,做起事來也更加順利,我想,這就是越「錯」越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