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心理師陪你自我成長#7 帶著完美主義前行,卻讓目標背道而馳

帶著完美主義前行,卻讓目標背道而馳

胡綺祐 諮商心理師
 
  正襟危坐的他,帶給人一種嚴肅、拘謹的感覺,並很有條理地訴說著自己何以前來諮商中心預約晤談;我觀察他的表達方式,發現他總是非常精準的用字,也因此呈現較為平板的情緒狀態,但就在後續更進一步的談話中,才發現那看似理性的外表下,藏著翻攪不已的複雜心情。
 
  「是羞愧感吧!」他低著頭說。
 
  阿正,今年大三,身為社長的他,剛結束社團的成果發表,原以為連日來的壓力得以解除,沒想到和社員開完檢討會後,他感覺自己低落的心情,還持續了好幾天,也非常困惑,不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我會一直回想當時沒做好的地方,越想越覺得丟臉,也會不斷地責怪自己……」阿正越說,越顯得不自在,他表示,每次要面對自己表現不好的地方,整個人都會非常不舒服,容易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現象,我們的談話也因此暫時中斷,先試著緩和阿正的身心反應。
 
  在接續幾次的晤談裡,更瞭解阿正的「完美主義」心態,正是造成他感到痛苦的根源。在他的想法中,任何事情都要做到盡善盡美,若有一點錯誤,就如同白布上的一滴污點,他會極力地想刪除,但生活中很多事情往往不見得能一直重來。阿正逐漸覺察到自己有下列幾個特點,也正是其他完美主義者,常見的狀態:
 
  • 喜歡控制感
  期待任何事情的發展,都能依照自己的規劃,若有一些意外,便會感到相當焦慮。面對事務的處理,經常親力親為,無法放心交付給他人執行;就是對自己要求高,也期望他人能符合自己的高標準。
 
  • 過度自責
  經常自我省思、檢討,因此常沈溺在自認的錯誤、不完美之處,也總是只聚焦在自己表現不夠好的地方,因此反覆苛責自己,心中常出現「早知道就......」、「我應該要……」等思緒。
 
  • 難以接受犯錯
  面對自己的失誤難以承受,並視自己的錯誤為「失敗」的表現,因此時常感到羞愧、罪惡。尤其當談論起這樣的經驗時,容易會被自己的自卑感,或是抗拒自卑的情緒吞沒。
 
  • 易拖延、易猶豫
  由於要求完美,所以在執行任務時,總會因爲思考過多而遲遲無法展開行動,因而影響自己的效率,甚至出現拖延的情況,或因為過度害怕自己表現不夠好,反而不敢輕易再嘗試。
 
  • 反覆的失落、抑鬱
  越想追求完美,卻越只看到自己的不完美,因此經常對自己的表現失望,長久下來,失落感也越來越強烈,並伴隨抑鬱、焦慮、羞愧、懊悔等情緒困擾。
 
  其實,完美主義是有其正向意義的,那是一種促發自己更進步的動力,也會協助自己更加的謹慎與周全,但凡事過猶不及,若是過度的要求完美,便容易讓自己終日活在痛苦的深淵中。那如何善用完美主義的優勢,同時降低其所帶來的困擾呢?
 
  • 肯定完美主義背後的積極心態
  理解與接納,一直都是自我改變的第一步。雖然阿正因完美主義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但我邀請他先肯定自己追求完美的背後,其實有著一顆想要積極向上的心,因為有責任感、期許自己表現良好,所以才會對自己如此嚴格。
 
  • 意識到追求完美會與目標背道而馳的情形
  阿正在晤談中,慢慢能發現自己所抱持的完美主義,並無法帶給他完美的生活,甚至只是讓自己更迷惘、失去自信,需意識到這個狀況,才能逐漸打破追求完美的慣性模式。
 
  • 為「絕對」的思緒,建立「彈性」的空間
  練習跳脫「非黑即白」的思維,放下單一、絕對的自我標準,例如:做到滿分固然很好,但七、八十分,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學習從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建立彈性的思維。
 
  • 不拘泥於結果,試著看見「過程」中的珍貴價值
  過於「結果論」者,容易否定自己所累積的努力,落入自我挑惕的循環裡,學習放下成與敗的論定,才能發現過程中其實有超乎預期的收穫。阿正後來跟我分享,雖然社團成果發表的回饋不如自己原本預期,但他也在領導社員、與大家合作中,學習到非常寶貴的經驗,也建立了堅定、友好的同儕關係。
 
  最後一次和阿正晤談,他的身體姿態放鬆許多,也比較能笑談自己的生活,他深刻地說著:「我好像放下了一個重擔,也比以前更喜歡自己了。」我相信,現在的阿正,更懂得自我接納、自我欣賞,並和他的完美主義和平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