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學生必修的學分-校園生活調適#7_Session 7.「可不可以不焦慮:安撫你的怪獸」

Session 7.「可不可以不焦慮:安撫你的怪獸」
李炯德臨床心理師
  時間進入到12月後半,原先還有些熱的像夏天的天氣,也因為寒流來襲,氣溫頓時下降到個位數,街上每個人都把自己裹得緊緊的,很像是五顏六色的不倒翁。剛跟通識課同學討論完期末上台報告的曹芃,快步走在往心輔中心的路上,在腦海中一邊思考期末考試前還有哪些報告要交、哪些科目需要在什麼時候開始念、系學會期末要召開的大會還有哪些沒完成的事,更別提還需要趕緊找時間複習系上之夜的表演舞步,因為上場時間就在下禮拜六的聖誕節。
 
  「一堆事都還沒有完成,我完蛋了。」曹芃發出一陣哀嚎。大家都深有同感的表達每學期最生不如死的時候:期中考完到期末考前。先別提有些科目根本就還沒考完期中考,很多的期末報告、作業,以及各式各樣的系上活動,通常也都會塞在這個時候,再加上年末的聖誕節、跨年更是充滿各種聚會及活動,對於許多大學生來說,也是壓力最大、焦慮爆棚的時刻。
 
  『我們團體來到了第七次,很高興即使在這麼寒冷的天氣、在這麼奇怪的時間,大家每一週都還是準時出席、全員到齊,下週就會是最後一次團體了。』大家聽到心理師的提醒,都對於時間的飛逝感到有些惋惜。
 
  「那…我想跟大家討論一件事。就是我其實是個很容易焦慮跟擔心的人,特別是當有一堆事情要處理時,我就會覺得特別煩、特別爆炸,然後我就會想要跑去追劇或是滑手機,常常想說今天好煩不想用,明天再來處理好了,結果常常拖到最後一刻,然後每次都生不如死的處理完,告訴自己要痛定思痛,下次一定要提早做,但通常都還是發生一樣的事。」曹芃說完,阿西跟嫻妤也表示贊同,因為他們也是屬於拖延一族。
 
  「我跟曹芃的焦慮狀況好像有些不一樣,我是會無時無刻的一直處在擔心之中,然後我就會一直想像會不會發生某種可怕或我不希望的事情,然後時常感到無力與無助,跟家人說的時候,他們也只會說我想太多,可是我就是停不下來。」仙虹無奈的雙手一攤。
 
  『其實在座的各位如果活在遠古蠻荒時代的話,都會是活得很好、成功經歷物競天擇後的一群。』心理師看著大家吃驚的表情,不疾不徐地繼續說:『我們的每一個情緒都是有功能的,快樂告訴我們能夠再來一次、難過讓我們尋求支持,生氣使我們可以捍衛自己,而焦慮則是幫忙我們避開危險。因此,我們的大腦與身體攜手合作共創出一套「威脅系統」,幫助人類面對各種生存情境。人類需要學會感知威脅、因應威脅,保全自我的安全,然後讓自己生存下來。』
  『焦慮是特別被設計來幫助人類因應「未來」的威脅。通常會發生在當一個人預期到某些未來的狀況,可能涉及對個人重要利益的苦惱、無法預測和無法控制的威脅,而我們會對這個想像中的未來嫌惡事件或災難,感到有焦慮的感受。』
 
  「我們變態心理學的課也有提到,人們有些錯誤思考的方式,會讓害怕被放得更大、讓危險被高估,加上當自己覺得無助、無力面對、低估個人的調適能力時,就會讓焦慮被過度放大且持續。」阿西跳出來補充。
 
  『沒錯,在我們臨床上常見的焦慮個案身上,容易看到全有全無、災難化、應該/必須主義等認知偏誤,例如:當我沒考100分,我就是0分,這就是全有全無。而當我沒考100分,我的人生就會徹底失敗、淪落街頭,就是災難化。以及我應該考滿分、拿書卷獎,就是應該/必須主義。』
  『另外,人在面對威脅時,也會有習慣的反應方式,分別是戰鬥、逃跑與僵住。能夠打的話就會戰鬥,打不過的話就選擇逃跑,打不過又跑不掉的話就直接凍結在現場了。而大家常說的拖延,其實就是人在面對威脅的逃跑反應,但因為現代不如古時候,生活中的壓力與問題是如影隨形的持續存在,所以終究會需要回來面對,反而會累積過度的焦慮情緒。』
 
  「老師,那我們可以怎麼讓威脅系統正常運作,感受到適度的焦慮,使焦慮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呢?」曹芃發問。
 
  『面對焦慮時,可以採取「停看行」三個步驟,對應到降溫過熱的威脅系統,重新評估威脅事件,以及採取合適的行動。』
  『停,指的是停下來,先安撫焦慮感受。由於在我們的思考在大腦恢復正常運作之前,無法確切解決任何問題,所以需要先「安撫自己」讓自己感到平靜,然後才能採取其他方式來處理令人擔憂或因焦慮引發的情況。看,是指看一看,調整焦慮思考。當感受到焦慮時,我們會更容易採取錯誤的思考模式,甚至是受到對於自己、環境的負向信念所影響,讓我們錯誤解讀,反而把焦慮無限放大,成為更難跨越的阻礙;行,指的是去做就對了,藉以打破焦慮行為。如前面所說,當我們放大焦慮,進入災難化思考後,會放大環境的可怕程度且低估自己的適應力,這時可以透過心理學中稱為「系統減敏感法」的方式來因應,這個方法的理論是藉由反覆、系統性的暴露在害怕情境之中,身體就會逐漸適應、不再那麼焦慮,想法上也能告訴自己不像原本想的那麼可怕,就能夠改變原先認知,對威脅也能更正確檢驗與準確評估,而當每次克服恐懼時,自信與能力感也都會增加』
 
  在團體最後的時間,心理師帶著大家討論彼此在五感上能自我撫慰的方式(如:看風景、聽音樂、洗澡等),也一起思考了駁斥錯誤思考的各種可能證據,並提醒彼此不要害怕失敗,在遇到事情時嘗試勇敢面對。而經過了今天的討論,曹芃再次看她的行事曆時,突然感受到興奮大於害怕,她知道自己做得到。